“互聯網+”時代 酒店業亟待轉型升級
“2015年,在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的‘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種種挑戰:中小企業增長動力不足、與大型企業發展境況差異顯著、轉型壓力不斷增加。而在酒店業,中小企業品牌價值還未凸顯,如何在‘互聯網+’的時代大背景下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成了當下酒店企業最迫切的問題。”慧聰合伙人、慧聰酒店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杜志琴在近日舉辦的“贏享中國.2015年第七屆中國酒店與商用廚具行業品牌盛會”上表示。
互聯網思維在酒店業營銷中的運用將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的酒店業將以 “互聯網+”的理念實現酒店行業突破傳統走向終端智能化,升級酒店入住體驗將是整個酒店行業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再次變革,也是未來獲得新競爭優勢的動力。與此同時,國內酒店業亟待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以促進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亟待建立行業標準
“國內酒店業的發展現狀可以概括為三方面:首先是進入拐點。目前,酒店業仍是在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上,現在需要調整和變化。其次是返璞歸真。在新常態下,酒店業更注重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大魚吃小魚,酒店行業收購和并購頻繁。第三是酒店業人才發展不足,信息技術落后。”杜志琴表示。
目前,國內酒店行業整體實力比較弱,規模比較小,缺乏核心的競爭力,缺乏經營管理的能力,缺乏品牌的價值。隨著國內星級酒店、國際酒店集團競爭加劇,酒店業進入大魚吃小魚的局面,酒店業也從重資產轉為輕資產。
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合伙人、中國區副主席金建則認為,中國現在的酒店餐飲業在所有制方面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家族式的經營。家族管理、家族股權,導致了很多酒店都是以家長式的管理方式。二是國有企業的市場壟斷。“兩大極端,導致酒店餐飲業競爭不充分,甚至壟斷;導致很多行業發展受到了限制;導致酒店餐飲業供應鏈的人才不穩定,標準下降。”
與此同時,與國際酒店業發展比較,國內酒店業仍處于一個比較落后的狀態。在國內酒店行業,連鎖酒店占領了很大的市場,但標準、管理、品質和國際標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對此,金建表示,中國的酒店餐飲業需要利用當前機會,即“一帶一路”、中國的對外開放,加快把國際的標準和中國的現實結合起來,把國際酒店管理的標準和餐飲業的標準轉化為中國實際需要的標準。
“無論是經濟類酒店,還是連鎖型的酒店,管理上由于缺乏標準,缺乏統一的監督,導致了酒店行業整體質量大大下降。因此,國內酒店餐飲業亟待建立一個統一的聯盟和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標準。”
金建表示,“2015年,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酒店餐飲業坐擁眾多機遇,但也面臨眾多挑戰,酒店餐飲業逐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樣的趨勢和現狀也直接影響著其供應鏈市場的發展。酒店餐飲企業如何以創新求發展、以升級謀發展、以效率促發展都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和瓶頸。”
挖掘億萬市場
在“互聯網+”時代,酒店業發展面臨新機遇,蘊藏著億萬元市場。
“2015年,我國酒店客房用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920億元,而整個酒店用品的總產值將突破1.16億萬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商用廚具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10億元,相比2014年430萬億元規模,保持了18.6%的增長,發展空間非常大。”杜志琴說。
在杜志琴看來,國內酒店業存在四大發展趨勢:一是經濟連鎖快捷酒店將是市場的主導;二是酒店從業者的素質會逐漸提升;三是網上預訂和網上支付將會是主流的手段;四是智能服務將遍及酒店行業。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呈現出酒店用品家庭化趨勢,這將對酒店用品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隨著酒店企業不斷增加,對酒店用品需求也不斷增加,很多酒店企業已經開始走上互聯網之路。
“調查顯示,已經超過九成的酒店用品企業入住B2B商城,比如說阿里巴巴、慧聰等,入駐加盟酒店用品商城或者自建電商平臺。有六成酒店用品企業在線交易都能達到一定的營業額,酒店用品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杜志琴表示。
新常態下的國內酒店業將更加多樣化地發展,在這種發展趨勢下,酒店企業該如何做呢?
杜志琴認為,一是要抓住新特點。80后、90后獨特的消費心理和習慣是重點關注的新特點。二是互聯網思維。需要酒店人對許多傳統的思維和習慣做出重新的思考。三是個性化。未來的產品個性十足,更需要用心服務。四是組織結構的倒置。如今已經不是老板說了算的時代,而必須以用戶需求為主導。
“希望借助‘互聯網+’的發展,酒店企業要對癥下藥。一是互聯網思維要明確,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手段要多樣化,微信、微博和博客等B2B、B2C網站要充分利用起來。二是多元化的互聯網渠道,客戶體驗很重要,線上線下要相結合,注重客戶反饋。”杜志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