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后才知誰在裸泳 數字音樂生態戰是終極對決
作者:老丁
11月伊始的在線音樂平臺版權大戰尚未煙消云散,但不少認真的樂迷卻比以前更加看得清晰——退潮時才看到誰在裸泳,下架風潮也映射出早前版權歸屬的混亂,誰下架最多也就是誰"裸露"最多。
版權是行業發展基礎不是建立壁壘
版權博弈和正版化清洗之后,QQ音樂和騰訊系雖未一統江山,但仍舊是行業的領頭羊,無論是從曲庫數量還是用戶人數,其它幾強都難望其項背,在相當程度上也說明了騰訊系一開始即在版權管理上的規范。其他平臺如阿里、百度,也各自手握少量版權繼續搭建“獨家版權”壁壘。
從唱片公司、音樂人和歌迷的角度,如果是"一超獨導"就容易生成霸權,畢竟平臺要盈利,資本都有市場規則,無論長短期音樂人和版權方的權益都應該得到保障。而"一超多強"的局勢在相當的層面還是穩固并且和諧的,差異化明顯導致大家你追我趕,QQ音樂作為一超要鞏固江湖地位,其它幾強為趕超霸主也是爭先恐后。
當然,天塌下來要高個子頂著,QQ音樂既然全面領先——曲庫規模第一、優勢獨家內容收聽占比第一、優質綜藝節目版權獨家合作數量第一、用戶滲透率第一,那在其打好根基之后,進一步確立生態優勢也才是音樂平臺發展的光明大道。
不管怎樣的資本競爭,版權明晰都是最為明智的不二選擇,也是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史上都值得濃墨重彩的贊頌。
模式創新比“情懷”和“概念”更扎實
盡管早該如此,但從唱片公司到平臺都知道期間走了多少彎路和陣痛期。其中,騰訊系和QQ音樂的付出最為大手筆,但其實海量曲庫更多是代表過去——雖然經典永遠不會過時,從《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大大小小的熱門綜藝節目都在翻唱老歌;從KTV到演唱會,也永遠是老歌最吃香。
但是,老歌吃香其實從側面反映了"吃老本"的尷尬現狀,新生代歌手和優質新歌的疲態才是整個流行音樂行業最該反思的關鍵點——在傳統媒體無論是電視、電臺還是報紙,新人新歌的推送功能已經不復當年,這個重任責無旁貸就落在新平臺身上。作為行業領頭地位的QQ音樂,在這個層面作出的有效嘗試,才是未來行業走向的重要支撐。
從張學友的《醒著做夢》,到周杰倫、周筆暢、Bigbang乃至蘇打綠的數字音樂專輯,這些付費模式的開創意義要比"情懷"和"概念"更扎實實在;從巔峰榜到"無處不樂"再到QQ音樂年度盛典,線上線下的生態搭建才更符合"互聯網+"的整體走向。
事實上,相比曲庫和數據優勢,生態優勢才是QQ音樂最值得引以為傲的所在,也才最代表著版權方和平臺互動利好的未來。比如鄧紫棋要推廣的新歌,被湖南衛視和《康熙來了》拒絕,一度引發很難看的"撕逼大戰",但這樣的局面在QQ音樂卻可以順理成章,并且能夠讓歌手和歌迷之間實現最直接的互通,合理的模式才能促成最有效的傳播,從而實現共贏。而天王張學友的新專輯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聯合共振,全球首唱和"全民K歌"等相關活動都是QQ音樂生態優勢的彰顯。
擠破泡沫之后的生態建設領航
版權明晰是華語流行音樂的一個重大拐點,但并不意味著未來衣食無憂,沒有健全健康的生態環境,"老本"即便不被吃光也會造成泡沫與泛濫。相對于其它平臺的劍走偏鋒,QQ音樂還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為生態搭建增磚添瓦。相信隨著幾年的歷練和運作經驗,QQ音樂的生態本身也能實現"一超多強",一超就是基于海量曲庫之上的造血,有更多的優質新人和優質新歌在QQ音樂的平臺上騰空起舞,能夠孕育出未來的"一超"才是最值得歷史銘記的"一超";多強就是巔峰榜成為行內標桿,新歌新曲得到最有效的認知和傳播;"無處不樂"能夠全方位多渠道大覆蓋面的滲透,讓更多人到現場親身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年度盛典能夠成為業界狂歡,天王天后和新生代各得其所,獨立和流行能夠百花爭艷,文藝和商業都有自己的美學和投射。騰訊系和QQ音樂已經在華語流行音樂的正版化上做出自己的表率,迎接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