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大戰,說到底都是為了“連接”這檔子事
讓你爽,總是有原因的。總不能指望小馬哥和馬干爹花個幾億真的就只為讓你爽歪歪那幾秒吧?紅包大戰,微信向左,支付寶向右,但說到底為的都還是“連接”這檔子事。
[互聯網睿思]每年臨近春節,都免不了一場紅包大戰。這既是一種面向競爭對手的用戶實力展示,也是一場生態鏈布局的暗戰。這場戰爭的主角,微信和支付寶,戰期越來越早,火力越來越猛,紅包總量越來越大,但作為用戶的你有覺得越來越好玩嗎?
顯然,今年支付寶是有備而來,早早砸下2.6億元拿下春晚的獨家互動合作權,并在1月25日就正式發布了春晚支付寶搶紅包戰略。不過,微信也明顯無意讓支付寶專美,秀出了“不僅是搖一搖”的口號,貌似暗諷了一下支付寶玩的是微信去年的舊招數,然后推出了“紅包照片”的新功能,讓用戶在朋友圈發照片時可以選擇模糊照片,好友要看照片需得給你發紅包才行。
這陣勢,讓筆者不禁想起當年微信封了支付寶的分享,支付寶想出了個“紅包口令”的大招。讓用戶將口令圖片保存到相冊,再打開微信分享圖片。同樣的火力,有沒有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讓你爽,總是有原因的。總不能指望小馬哥和馬干爹花個幾億真的就只為讓你爽歪歪那幾秒吧?紅包大戰,微信向左,支付寶向右,但說到底為的都還是“連接”這檔子事。
對于微信來說,這碼肯定不是白打的。要看,要給錢啊,隨機讓你支付小額紅包來看這張“神秘美照”。要給小額紅包?那肯定微信錢包要有零錢,再進一步,卡也綁上了。移動支付,戰火正酣,顯然微信欲借朋友圈加速擴展微信支付用戶規模。
另一個情景是,理財通早在20號就登陸了微信紅包的入口,用戶在拆開微信紅包后可以直接進入理財通,并且可以利用紅包金額直接購買理財產品。筆者獲得的數據是,轉化率高達40%,內部人士的原話是“投什么廣告能有那么高的轉化率,理財通是一個入口,從這里開始,其他的金融產品騰訊早早已經搭建好”。
生意場上,最高段位的爭奪其實是在金融陣地。與離錢更近、以電商起家的阿里和京東不同,社交和用戶關系鏈是騰訊開展金融業務最重要的一環,其金融版圖的擴張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龐大的Q Q和微信用戶基數。所以說,紅包本質上是社交,但通過社交增加綁卡量和養成用戶習慣,為金融鋪路,才是目的。
如果說,騰訊是通過社交布局金融,從而延伸至更多的金融產品,支付寶要做的則是積累關系鏈,讓關系鏈為各種支付服務、金融場景服務。螞蟻金服有支付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芝麻信用、金融云、小貸、金融后臺服務等七大業務模塊,是事實上互聯網金融的巨頭。螞蟻金服被市場認可的基礎,是對金融的風控和互聯網技術的整合能力,填補了目前傳統金融領域無法覆蓋的空缺。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社交和關系鏈對于支付寶和螞蟻來說,更多是一種“補充”,而非核心業務。
從支付寶9.0版本上線“朋友”功能到春晚福卡的分享交換,最終都是指向一個目標,建立實名用戶和場景體系之間的關系鏈。從這個角度理解,支付寶拿下春晚獨家合作不過就是棋局中順勢而為的一著,要在短時間內激發朋友之間和支付相關的關系鏈,紅包無疑是一個最佳選擇。
不過,說到底,紅包本質上只是一種社交行為,而不是一種經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