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軍令狀”
3月25日,互聯網金融級別最高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簡稱“互金協會”)宣布成立,并召開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據悉,鳳凰金融等優秀互聯網金融企業以會員代表身份出席會議。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有關部門組建的央行下屬一級協會,對行業形成業內自律,實現規范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此,協會不僅嚴格甄選首批會員,同時要求其會員簽訂“軍令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自律公約》(簡稱《自律公約》)和《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倡議書》(簡稱《倡議書》)。
全面防范金融風險
“ 軍令狀”非常核心的內容是防范金融風險,《自律公約》明確要求:“會員應完善公司治理和內控制度,自覺擔負風險管理責任”。近年個別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風險失控現象,讓管理者意識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亟待規范。但互聯網金融應該由誰來管?它的本質是什么?各家說法不一。《自律公約》中明確,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
鳳凰金融總裁張震認為:“對于金融而言,其系統安全尤為重要,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互聯網金融的安全線是行業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們必須全力維護和堅守的底線。”據了解,鳳凰金融不僅通過與卓越的金融機構合作,精選優質的金融產品,在源頭上有效防范風險。與此同時,鳳凰金融聯合頂尖金融學術機構和利用前沿金融模型,開發專業領先的智能資產配置工具,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財富管理方案,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客戶的整體投資風險。
嚴格執行資金第三方管存制度
2015年個別金融企業出現跑路及資金挪用行為,曾一度引發起行業及金融客戶的恐慌。此次《自律公約》第八條明確指出:“嚴格執行客戶資金第三方管存制度,實現客戶資金與會員自身資金分賬管理,不得挪用客戶資金,確保專款專用,資金存管賬戶應接受獨立審計并公開審計結果”。
據悉,鳳凰金融嚴守平臺規范,平臺不設資金池,由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聯合成立的聯動優勢作為第三方支付資金托管平臺,實現真正第三方資金托管與結算。客戶資金只存在于第三方支付的托管賬戶里,與平臺有效隔離,保證了客戶資金安全。
多維度保護客戶信息安全
客戶信息安全在《自律公約》和《倡議書》中多次被強調,如《自律公約》第七條指出“應當保證客戶信息安全,防止信息的滅失、損毀與泄露,不得利用客戶信息從事與客戶約定事項外的活動”,同時,《倡議書》中再次強調:“保證客戶信息安全、防止信息的滅失、毀損和泄露,不隨意使用或擴散客戶信息”。
在實際工作中,互聯網金融平臺如何保障客戶的信息安全?鳳凰金融的經驗或許能給大家帶來啟發。目前鳳凰金融已搭建起多維度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其中包括搭建銀行級別的安全防護架構以保證系統穩定可靠,使用多重技術手段實現數據存儲和訪問隔離,利用先進的通信、數據加密技術確保信息安全,及引進先進的SSL EV服務器證書加密傳輸數據來確保網絡傳輸安全等。此外,鳳凰金融還通過不斷更新安全保障技術及管理手段,繼續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除了上述提到的保障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自律公約》還要求單位會員“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近年出現的互聯網金融詐騙事件,多與不真實交易或虛假項目相關。鳳凰金融認為,避免同類事件出現,關鍵是要嚴格化平臺信息披露機制,讓客戶清楚了解金融產品項目背后的實質是什么,資金如何流向、誰來管理,風險情況等等。為此,鳳凰金融建立了系統的項目信息披露制度,并力求以客戶易懂的方式呈現披露信息,讓客戶在短時間內能夠掌握項目的關鍵內容。
此外,《自律公約》還要求會員加強客戶風險教育,并“審慎甄別客戶身份和評估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在甄別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方面,鳳凰金融智能資產配置工具,能夠精準分析投資者畫像,全面了解他們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并且實時監控市場動態,為投資者定制最優資產配置方案,幫助投資者平衡收益與風險,尤其是幫助風險易感人群在更大程度上回避風險。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是國家強化金融監管、引導機構合法合規運營決心的體現。同時,協會“軍令狀”指引著行業規范發展的方向,對行業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