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洗牌:供應鏈金融成新藍海
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提到互聯網金融,提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而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互聯網金融已由“促進發展”變為“規范發展”。
在監管細則逐漸明朗的情況下,合規與轉型將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詞。上海翼勛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翼勛金融”)創新條線總監邵鈞近日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時表示,近期金融監管措施頻出,行業規范正在到來,P2P企業迎來了最嚴也是最好的發展轉型時期,“P2P平臺下一個藍海就是供應鏈金融,去年整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約10億元,今年可達20億元。”
從行業“新兵”到市場“新秀”
翼勛金融由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鉅派投資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總部位于上海。結合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鉅寶盆”,翼勛金融啟動了線上線下的雙軌運作。在保持P2P業務不變的情況下,近期推出了醞釀4個月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以期從“新兵”變為“新秀”,搶占供應鏈金融市場藍海。
邵鈞告訴記者,“輕資產的企業缺乏抵押物,銀行對它們的審核不一定能過。只要行業是健康的,并且它的輻射面是C端(消費者),我們就愿意滲透到這些企業去幫助他們的業務。我們近期做了調研,中小企業是很難從銀行那里拿到貸款,但是它們有很多好的商機、業務和項目,這些項目要前期啟動資金先行墊付,我們將幫助有良好業務流的企業去擴張。”
翼勛金融近期挑選了一家地板企業作為合作方,“我們認為房地產業在一段時期內還是平穩的,這家企業的衍生品包括櫥柜、家具,消費需求大。該企業下端的應收賬款賬期會比較長,而這家企業的上端是木材廠商,這些原材料的供應商對它的賬期要求又是短的,基本上一個月不到,但下端回款要3~6個月,造成了這家地板企業資金流轉有限制。我們看到了這點切入進去,其下端賬款作為它未來的現金流,而已經收到的應收賬款與我們進行信用融資,融資后把上端本身1個月的賬期減少,幫助它和上端的原材料企業做議價。這是我們現在與核心企業合作的一種模式。”
除了上述與核心企業合作的模式,翼勛金融還嘗試與商業保理合作。原來,銀行的保理業務一般都針對符合其評級要求的大企業客戶,眾多的中小型供應商或出口企業卻是保理無門。我國從2013年開始發放商業保理牌照,“現在很多商業保理公司其實做的是很多銀行不愿意做的保理,應收賬款、預付賬款部分的供應鏈。”
據了解,翼勛金融和這些商業保理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是——通過這些保理公司找到核心企業。“它已經形成了保理資產,因為保理有自己的風控體系,它會去找核心企業,通過應收或預付賬款形成保理資產,我們可以根據這部分保理資產形成的債權在我們平臺上進行轉讓,翼勛金融變成了保理公司的資金方,幫助提高它的流轉性,因為保理公司自己難以向外募資來做保理資產的。還有一種我們與保理公司一起去核心企業包括上下游公司進行調研,保理公司會有它的風控標準,而我們作為P2P資金方也有自己的風控標準。”
供應鏈融資重點關注貿易背景的真實性、交易的連續性、交易對手的履約能力、業務的封閉運作與貸款的自償性。翼勛金融最近正在聯手SAAS信息暨服務平臺,“這些平臺掌握了許多中小企業的大數據,包括交易數據資金流水。將他們的數據平臺與我們的平臺對接,我們可以快速地給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撮合業務。”
供應鏈金融模式
可為多方有效控制風險
供應鏈金融緣起于傳統銀行,然而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金融的門檻也隨之放低,互聯網金融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對于核心企業來說,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依然能為其分擔資金風險;對于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而言,則可以在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下,以較低的成本順利地獲取貸款額度;而對于P2P等資金供應方,通過與核心大企業的合作,可以掌握供應鏈條上的完整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核心數據,從而把單個企業不可控的風險轉化為供應鏈整體可控的風險,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風險。
翼勛金融方面表示,股東方可以為翼勛金融提供許多接入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資源,這些公司手上擁有大量數據,而翼勛金融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數據用到極致。“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傳統金融機構也有數據,但它們為什么做不過互聯網公司?因為它們掌握的主要是金融數據,而像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掌握的是消費和生活數據,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據了解,翼勛金融將根據獲客、初審、終審、催收等信貸撮合服務環節與數據商合作。經過對數據商的黑名單初步篩選后,再通過公司的決策引擎,一部分客戶自動批準,一部分自動拒絕,剩下大部分可自動對其信用生成建議授信額度,然后人工審核。翼勛金融雖然無法建立大數據,但可以在不同的業務階段尋找數據,并將之二次開發、解讀,改造成公司能用的數據。
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孟添談及近年來國內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時曾坦言,其發展的機遇在于“信息化產業的革命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急需金融的支持,而傳統的金融體制對資源的配置沒有達到非常的高效”,他表示,互聯網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降低各種各樣的成本。同時也不能忘記金融的本質是風控,要營造健康的生態圈,要可持續地發展,真正的創新需要規范。
供應鏈金融迎來政策契機
今年2月,人民銀行等八部委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
在《若干意見》中,提到了兩點與供應鏈金融有關的內容。
第一,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推動更多供應鏈加入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服務平臺,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擴大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
第二,探索推進產融對接融合。探索開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延伸產業鏈金融服務試點。支持大企業設立產業創投基金,為產業鏈上下游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