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高德約戰 網絡地圖行業誰主沉浮
網絡地圖因其方便、快捷,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出行的必備工具。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今的網絡地圖儼然已成為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人們通過各種設備都可以輕松地使用,不論是出行前規劃,還是開車時導航,抑或尋覓附近的美食。也正因此,網絡地圖行業想象空間變得巨大,國內網絡地圖行業老大之爭再一次爆發。
□約戰
高德地圖喊話百度地圖
這次約戰事件的起因是,在上周末舉行的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兼高德集團總裁俞永福宣布,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日活躍用戶(簡稱“日活”)數據已超過百度地圖,并喊話百度地圖“不服來戰”。
據高德方面援引的艾瑞的監測數據顯示,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不包含高德導航、蘋果地圖)的最新每日活躍設備數約為2983.19萬,在地圖導航類目中排名第一,排名次席的百度地圖每日活躍設備數據則為2808.87萬。此外,在每日使用頻度和時長方面,高德也成為了市場排名第一: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人均(單機)每日總使用次數為2.48次,人均(單機)每日總有效使用時間為17.08分鐘,百度地圖則分別為2.06次和8.04分鐘。
有觀點認為,數據大戰、份額比拼在互聯網行業內不算什么新鮮事,但由公司總裁親自出來宣布一個新的第三方機構數據,卻非常少見。由此可見俞永福本人對其中意義的看重,以及對數據可靠度的信心。
與此同時,俞永福還在給高德全員的內部信中提到“不服跑個分”,稱“我們不希望口水戰,如果不服,請允許第三方機構嵌入代碼監測驗證。”
記者了解到,高德已經允許另一家第三方數據公司QuestMobile進行嵌入代碼監測驗證,但由于代碼嵌入監測需要周期,監測情況會在不久后公布。
百度回應稱“要戰便戰”
聽到了高德的喊話,百度地圖當日下午便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百度方面不僅表示應戰,而且還引用另一家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以證明高德所述不實。
百度地圖援引的第三方數據主要是中國聯通9月份“沃指數”移動App排名和易觀國際9月份的移動APP排名。在聯通數據中,百度地圖日活數據超過高德地圖近50%。在易觀國際排名中,根據日活、環比增幅等維度,百度地圖也排在高德地圖之前,且易觀數據中,高德在9月環比增長為-3.02%。百度地圖還稱,在QuestMobile公布的秋季數據中,百度地圖方面的排名也在高德地圖前。
此外,百度地圖還對高德此前所述的用戶數據有質疑,稱高德地圖宣傳有7億用戶,但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情況,中國網民總數為7.1億。百度方面調侃道:“高德用戶增長如坐火箭,中國網民都不夠用啦!”
針對百度亮數據報告回應的行為,高德方面也通過微博進一步回應,并認為百度只援引了對自己有利的數據,還稱中國聯通“沃指數”并沒聽過,易觀數據也始終是百度地圖的援引方。
高德方面稱:“第三組數據來自QuestMobile2016秋季報告的月活排名,卻只字不提是否允許QuestMobile嵌入監測代碼。”針對百度方面對數據的質疑,高德方面仍堅持俞永福說法,繼續喊話“不服別吵吵,不服也加監測代碼。”
□背景
頭把交椅之爭歷時已久
眾所周知,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正面較量的背后,實際上是阿里和百度的暗地較量。成立于2002年的高德地圖是國內最資深的地圖廠商之一。高德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發生在2013年,當年5月,電商巨頭阿里入股。第二年高德被阿里收購,由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執掌,全面開啟移動互聯網化改造。
百度地圖在有著“互聯網地圖元年”之稱的2005年問世,2010年百度啟動了移動戰略,百度地圖WM、Nokia、iOS、Android等版本路線上線,2013年百度催生出14個億級APP,百度地圖赫然在列。
按理說,專業起家的高德地圖經過多年的技術和用戶積累應該穩坐老大的位置,但2013年8月底百度的一個舉動,打破了互聯網地圖的既定規則。百度地圖當時宣布百度導航永久免費,這一舉動讓高德措手不及。據當時的媒體報道,一位高德內部人士透露,事實上導航免費是高德早已確定的既定策略,正準備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沒想到百度搶先宣布了免費政策。當時兩公司之間的口水戰打得不可開交,可以說從那時起,高德與百度的梁子算是結下了。當然百度也因此聚集了大批移動端用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超了高德,互聯網地圖行業頭把交椅之爭也就此展開。
一直以來,兩家公司都習慣引用第三方數據來佐證自己是行業第一,但不同機構有不同的統計口徑。俞永福也承認地圖行業第三方數據確實存在混亂,其在披露艾瑞的最新數據時表示,“手機地圖領域的市場份額存在爭議:有的第三方研究機構報告顯示高德是第一,有的顯示高德是第二。我們不愿為此浪費太多口水,所以過去在市場上只介紹自己是手機地圖的前兩名。”
網絡地圖市場空間誘人
網絡地圖最早是以導航工具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通過以數字方式存儲和查閱地圖,漸漸取代了傳統的紙質地圖。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地圖廠商們發現地圖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大,它可以作為連接渠道,連接人與車、人與人、人與商家等,同時它已儼然成為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任何一款需要位置服務的APP都離不開它。
在百度將O2O視為重點的時候,地圖的流量入口價值被深度挖掘。2015年百度地圖宣布已由導航工具轉身成生活服務平臺。雖然目前O2O不再像去年一樣被百度CEO李彥宏時常提及,但百度地圖依舊在李彥宏看好的人工智能領域有著較高的預期。
高德方面,自俞永福上任后高德地圖的發展戰略有所調整,一方面,他砍掉了O2O并承諾三年不盈利,只專注產品本身,這一戰略讓高德的用戶體驗大幅提升,日活與用戶數也逐步增加;另一方面,高德看中與其他公司的合作,今年7月,高德宣布要把開放平臺的能力、服務以及一流的技術與更多移動應用相結合,將高德地圖開放平臺打造成更多應用共同的“互聯網世界底圖”。
雖然,高德和百度對于各自地圖的定位不盡相同,不可否認的是,網絡地圖早已不是簡單的導航工具,這個市場的想象空間被打開了。
□較量
爭搶地圖應用新領域
過去,各家網絡地圖往往比拼的是導航數據的準確度或者是生活服務的豐富程度。如今,地圖廠商的競爭升級到了新的高度。與三年前高德手機導航宣布免費時被百度搶先了一步形成對比的是,借助主場優勢,高德在云棲大會的汽車行業專場論壇上宣布,高德的高精地圖將免費向車企開放。
“未來不會再有地圖廠商,只會有動態大數據服務商。”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副總裁、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表示,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測試期間,高德將免費向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提供高精度地圖數據,以促進地圖行業新生態的構建。
高精地圖與現今最火熱的無人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實現無人駕駛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精確到厘米級別的高精地圖可以提供更準確的路徑規劃和行車決策,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
在韋東看來,目前汽車廠家和地圖廠家之間更多是圍繞地圖數據的買賣關系,且各方之間相互博弈,價格體系并不透明,無法形成合力,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精度地圖應用成本高、推進速度慢的現狀。高德在高精度地圖領域率先宣布免費,無疑搶占了一定的行業先機。
與高德不同的是,百度對無人車的重視程度非常高,甚至已經自己造了一輛無人車。百度于2013年開啟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李彥宏對百度無人車的預期是,“三年實現商用、五年實現量產,十年八年后路上跑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
你忙變現我玩專注
如果百度與高德要在商業化或者國際化方面進行比較的話,可以說百度的步子邁得非常大,高德則依據戰略專注于地圖本身而略顯謹慎。
今年9月20日,百度地圖宣布在北美40個國家上線。截至目前,百度地圖已覆蓋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其海外版圖的拓展及國際化生態圈的建立,百度地圖給自己的預期是成為“世界地圖”。
對于高德的國際化發展,俞永福則認為,“如果不能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比如說它的上限及格分是90分,不能達到90分,我建議用戶用其他的產品,用Google地圖或者是蘋果地圖;到了90分才會發布,這是自己的產品信念問題。”
在地圖的商業化方面,百度與高德更是背道而馳。百度從2013年開始就在探索商業化道路,想象著如何將流量化為價值,因此在地圖上添加了不少O2O類的服務應用,全面打通與百度系旗下百度糯米、手機百度、百度外賣等O2O服務的關聯。
高德地圖則在被阿里收購后表示堅稱不做O2O,俞永福2014年時曾說高德三年不盈利,如今離他的三年承諾到期還剩不到幾個月的時間,那么俞永福是怎么考慮的呢?在近日的一次采訪上,俞永福告訴記者,在整個智慧大交通上可盈利的機會是非常多的,“越不想掙錢越能掙大錢,越想掙錢越能掙小錢。所以在日活用戶沒有超過1個億以前不要考慮商業化,商業化是自己催生的結果,去做也沒有意義,用戶過來了,錢自然就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