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不等于技術!偽量子點電視或陷發展囧途
在CRT時代,電視被定義為大磚頭的模樣,除此之外別無選擇。隨后,液晶的橫空出世改寫了顯像的歷史,“大屁股”被永遠地踢出了消費市場。而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調整形成歷史交匯的今天,彩電產業再陷分極化,行業已不再是廠商與廠商之間的品牌競爭,而是升級為OLED、量子點等前沿技術間的較量。遺憾的是,頗具潛力的量子點電視仍處技術幼年期,電致自發光只是概念的幻影。分析人士指出,現階段的 “偽量子點電視”或因根基薄弱而陷入發展囧途。
量子點技術的大餅經濟
近日,《走近科學》欄目播出了一期“解密量子點”專題,霎時間將這項未成熟的技術推上了風口浪尖。央視記者從消費者街頭采訪中發現,大多數路人對量子點完全沒有概念。也就是說,盡管三星、TCL、海信等廠商一直在鋪天蓋地地宣傳所謂的“顛覆性量子點技術”,普通民眾對這些噱頭根本不以為意。
此番尷尬境遇與幾年前紅極一時的納米內褲如出一轍。這種宣稱使用了納米遠紅外技術的內褲據說具保溫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向人體輸送生命能量,打通人體全身經絡。在宣傳頁上還能看到“遠紅外線、生命能量絲、負離子”等等高科技名詞,其功效讓人不禁想起賣大力丸的廣告語“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而現階段的偽量子點電視又何嘗不是在利用民眾對前沿科技的不了解,試圖通過營銷生造出一種功能無比強大的產品?可就是這樣的東西,卻總有什么資深專家、超級教授為其搖旗吶喊。在量子點電視的一系列發布會、公關活動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頂著“權威”名號的人物出來站臺發言,很難想象醉心科研的學者能有那么多的閑心與時間參與商業活動,不做實驗做演講,圖啥呢?
其實,對于家電制造業來說,核心技術是壁壘、是護城河。掌握了核心科技便生,沒有則死,所有技術之爭背后都是明晃晃的利益。基于核心顯示器件的研發、制造、原材料支持、產業配套等環節,國際領先的廠商通過技術控制、專利權保護、原材料把控等手段為自己乃至自己領導的陣營建立起一道護城河。而對于將自己僅僅定位于制造加工企業的廠商來說,沒有技術壁壘,只能死啃價格,在新興的互聯網廠商的價格、渠道、新盈利模式的沖擊下,無法逃脫快速下滑乃至滅亡的結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樂視等以互聯網營銷為核心能力的廠商從根本上失去了話語權,而OLED與量子點兩大電視顯像技術陣營則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這場技術之爭的勝敗幾乎決定著這個行業的未來。傳統LED背光液晶電視存在一系列先天不足,為了提升畫面表現,一批日韓企業開發出了實用化的OLED電視。OLED作為一種有機材料電視,其最大特點是會主動發光,并在可視角度、色域、響應時間,卓越黑色等多方面都比液晶面板出色。而據此前新聞聯播的報道,國內的OLED電視巨頭創維已經在全球率先實現了OLED電視量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強大實力。而量子點電視的技術為三星所有,面板則由歐美國家供應。
現階段使用的量子點技術只是光致發光,僅僅是在液晶電視的背光源上加入了一層量子點材料來提升色域,可謂是“偽量子點電視”。雖然這一非核心技術能使畫質實現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否對得起數萬元的溢價與“革命性技術”的名號仍需打上大大的問號。
有趣的是,量子點陣營的教授們、廠商們閉口不談技術未成形與材料有毒等事實,而一味給行業、給消費者畫超級大餅。其口徑還出奇地一致,說什么“只要電致發光量子點做出來,我們中國彩電技術將超歐趕美”、“不出兩年,必然超過日韓,五年內我們就量產”、“量子點是地球上最優秀的顯像材料,未來會造福全人類”……這與無數創業小作坊說的“我們的產品直擊市場痛點,絕無僅有”、“給你期權股票,未來我們上市你就發了”等沒有本質區別。而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概念炒作、專家發言了,畢竟大餅不用錢,研發要錢;畫餅不耗時間,實現技術突破得好多年。
彩電業陣營的攻守轉換
從《奇觀點》針對量子點電視做的行業專訪來看,家電圈內普遍認為OLED會先行占領市場,至于量子點電視是否能與之一較高下都是五年后的事了。而擺在面前的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現階段混淆概念的量子點液晶電視能撐多久?據中國家電網報道,美國量子點面板龍頭企業QD Vision公司陷入死亡危機,這家成立于2004年、被認為是“量子點顯示之父”的企業被曝出“遭大股東撤資”、“高層宣布解散核心團隊”、“諸多項目均已暫停”,距離“關張大吉”已是一步之遙。可就在年初,QD Vision 的CEO還信誓旦旦地表示“OLED只能在一些可穿戴設備等小尺寸產品中占據主流,電視的未來是量子點”,不想在短短幾個月后便遭遇破產風波,彪悍的宣傳攻勢不得不因此轉換為危機公關。有業內人士甚至分析指出,QD Vision如果倒閉將對下游量子點電視整機制造企業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對消費者信心也是一次致命打擊。
與此相反,最新消息表明,日本松下終于下定決心要加入全球OLED電視陣營了。按計劃,從2017年4月份開始,松下將首先在日本市場發售Panasonic品牌OLED電視,隨后將銷售區域擴大至東南亞國家和中南美洲國家。這也將是繼韓國LG電子、中國創維集團之后,全球第三家大規模上市銷售OLED電視的知名企業。在上一輪等離子電視的技術對賭中,松下賭輸了未來。而這次卷土重來想必是充分吸取了教訓,仔細研究了顯像技術的本質,投入OLED可謂謹慎而有遠見的戰略之舉。松下手里積攢了十多年的彩電技術專利,一旦其全面發力,便可將之前強大的畫質技術與OLED電視無縫銜接。到時,OLED技術幾乎會形成壓倒性的市場優勢,即使給量子點技術寬限五年也未必有還手之力了。
而就在上月舉辦的2016年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IFA2016)上,以三星和LG為首的兩大技術陣營紛紛拿出“扛鼎之作”展開了一場顯示領域的華山論劍。在這場世界級的顯示盛宴上,OLED無疑成了現場最大的亮點。LG不但繼續主推原有系列彩電,還推出77寸G6 OLED電視,其2.57mm的超薄OLED面板厚度和頂尖畫質驚艷了世界。而作為OLED的堅定支持者,中國民族品牌創維也在IFA精彩亮相:除了常規OLED產品之外,還推出了正面反面都能看的雙面顯示OLED電視,彰顯出其技術創新的雄厚實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創維還高調展示了98寸8K超高清電視,實現了國產電視率先占領8K電視高地的壯舉。此外,國內另一OLED支持者長虹也在IFA上為消費者帶來了超大尺寸屏幕的震撼,成為媒體焦點。
可以看出,在群雄混戰的顯示之巔,OLED憑借成熟的技術基礎與強大的陣營力量已形成穩固的先發優勢,成為主導行業沉浮的中堅力量。至于作為后起之秀的量子點技術能否“去偽存真”,從而在五年后的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我們不妨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