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去年賺了1519億元 但端游業(yè)務卻已顯出疲態(tài)
騰訊今天發(fā)布的2016年全年財報顯示,收入和凈利潤都實現(xiàn)了40%以上的同比增長。
3月22日下午,騰訊發(fā)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未經審核的第四季度業(yè)績以及經審核的2016年全年業(yè)績。2016年全年,騰訊總營收1519.38億元(約合219.03億美元),同比增長48%;凈利潤410.95億元,同比增長43%。
自今年3月開始,騰訊的股價整體呈上升趨勢,并多次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新高。3月21日下午,騰訊股價一度沖至229.8港元的最高點。截至今日下午,騰訊收盤報225.20港元,市值達到2.13萬億港元。
騰訊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在發(fā)布會上表示,騰訊在2016年業(yè)績的增長來源廣泛,推動力主要來自于手游、社交及效果廣告、數字內容銷售以及包括支付相關服務在內的新興業(yè)務。
營收成本繼續(xù)攀升
2015年的業(yè)績顯示,騰訊2015年全年收入成本增加了35%,達到416.31億元。在2016年,這個數字仍在繼續(xù)攀升。數據顯示,騰訊在2016年的收入成本為674.39億元,同比增長62%。騰訊方面表示,這主要來源于較多的分成及內容成本、支付相關成本以及渠道成本。
3月17日,中國政府采購網刊出《廈門市信息中心廈門務實-公開招標-2017-WS034廈門市政務外網云服務中標公告》,公告顯示,騰訊云以0.01元成功中標。盡管根據騰訊給出的數據,2016年云業(yè)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三倍;但也有媒體在記者會上提出了對于騰訊云業(yè)務發(fā)展成本的擔憂。
對此,馬化騰在記者會上提到,在業(yè)務發(fā)展的前端,相關的同事有著比較高的主導權和自由度,但是他相信“一分錢中標”只會是個案,不可能完全以近乎免費的方式來推廣業(yè)務。
端游疲軟
增值服務依然在騰訊的營收結構中維持著核心地位。2016年全年,騰訊在這方面收入1078.10億元,占總收入的71%,其中,網絡游戲的收入為708.44億元,同比增長25%。即便收入占集團2016年整體收入的比例首次降到50%之下,網游收入依然是騰訊收入結構中的半壁江山。
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騰訊的增值業(yè)務收入為291.91億元,同比增長27%,占公司四季度總收入的66%。其中,網絡游戲收入184.69億元,同比增長16%。
然而在網游領域中,手游和端游的表現(xiàn)各異。
就手游而言,騰訊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約為人民幣107億元,同比增長51%;全年的手游收入為384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貢獻較大的游戲包括了《王者榮耀》、《御龍在天》以及《火影忍者》等。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馬化騰提到,《王者榮耀》于2016年底的DAU已經達到了5000萬。
然而端游的衰退依然是騰訊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盡管《英雄聯(lián)盟》依然是全球范圍內最賺錢的端游,但騰訊方面也承認,手游的增長對于PC端用戶的游戲時長帶來了影響;2016年第四季度,端游的表現(xiàn)尤其疲軟,體現(xiàn)在收入環(huán)比下降2%以及DAU下降10%。
騰訊首席戰(zhàn)略官James Mitchell在分析師會議中表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游戲收入在財年第四季度的疲軟往往受用戶游戲時間變化的影響較大;他預計,2017年騰訊即將推出的4款新端游以及6款新手游將會刺激游戲業(yè)務的收入。
對于“限韓令”對于游戲業(yè)務可能帶來的影響,James Mitchell稱,韓國只是騰訊進行業(yè)務合作的多個國家之一,他預計限令對相關業(yè)務帶來的影響不會很嚴重。
最近,騰訊方面宣布,其游戲平臺中的手游業(yè)務將遷移至騰訊手游助手、TGP網頁游戲業(yè)務將遷移至QQ游戲大廳,只保留騰訊游戲和單機游戲兩個板塊,這也許是它們希望維系端游發(fā)展勢頭的一個嘗試。
網絡廣告收入增幅收窄
網絡廣告是騰訊另一個收入來源。2016年,騰訊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4%,達到269.70億元,其中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1%至157.65億元。增長主要體現(xiàn)在微信朋友圈廣告、微信公眾號廣告以及新聞應用的廣告上。
2015年,騰訊將效果廣告作為重點的發(fā)展方向,這也使得這部分的收入在2015年快速增長。2015年,騰訊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10%,達到175億元,其中效果廣告收入增長172%至87億元。然而這兩部分的收入在2016年的增幅均有所下滑。
即便是這樣,從這兩年的財報數據也可以看出,騰訊在網絡收入這一塊的占比在不斷提高,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騰訊在社交領域的持續(xù)強勢,這個趨勢還會持續(xù)。
在接受分析師關于廣告模式的提問時, James Mitchell提到,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社交媒體中的廣告短片逐漸成為主流趨勢,之后騰訊也會針對這一點繼續(xù)投入,以圖更好的回報。
在2017年,騰訊將會通過更深化的定向算法和更便捷的廣告自助服務工具來增加小型和區(qū)域性廣告主數量。
移動支付不會成為主要盈利點
從去年開始,微信開始實施提現(xiàn)收費的政策。當時,馬化騰表示,實行這一政策是無奈之舉,因為僅在2016年1月,微信C2C支付交易產生的銀行手續(xù)費就超過了3億元。
在政策實施一年之后,騰訊在支付業(yè)務上的收入明顯提升,2016年12月數據顯示,其每天的平均支付交易數已經超過6億次。其所屬的其他業(yè)務收入在2016年達到了171.58億元,遠超2015年的47.26億元。
對此,劉熾平表示,即便現(xiàn)在的滲透率在不斷提升,但支付依然屬于集團的基礎服務之一,主要是作為一個讓商家更便捷的渠道而存在;因此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支付都不會是集團主要的盈利點。在接受分析師提問時,劉熾平強調,目前支付業(yè)務實現(xiàn)盈利“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馬化騰也稱,在支付業(yè)務中,銀行的手續(xù)費成本也隨著業(yè)務的增長而增長,這造成了騰訊在2016年支付業(yè)務毛利率依舊比較低的狀況。
在2017年,騰訊方面的計劃包括擴大旗下手游的受歡迎程度,發(fā)展AI、機器學習及云服務,以及覆蓋更多的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等。劉熾平在分析師會議中稱,AI屬于一項核心科技,和騰訊的諸多產品所聯(lián)系,將來會將相關技術用于自動駕駛在內的更多領域。
小程序是2017年騰訊的重頭戲所在。劉熾平評價稱,目前外界對于小程序的追捧有些過熱的趨勢,其本質上是一個騰訊開放平臺的延伸,由于有線下的元素,發(fā)展一定是會比較慢。
對于其盈利前景,劉熾平表示,同為基礎設施的小程序,其長期收益才是集團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