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凈利下滑7成市值蒸發300億 閉關的馮鑫需給答案
暴風集團凈利下滑近7成,市值蒸發約300億;旗下主打暴風影音、TV、VR業務遭遇不同困局
此前暴風集團給出2016年成績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7億元,同比增長152.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1萬元,同比下降69.53%。隨著成績單公布,暴風股價第二天下跌7%至36.40元。暴風旗下的影音、TV、VR三駕馬車分別遭遇版權投入保守、硬件成本上升、市場發展緩慢等問題?! ? 趕著清明小長假,暴風集團CEO馮鑫開始他的閉關之旅。一位暴風集團的高管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閉關是馮鑫每年都要做的。他表示馮鑫做事情、管理團隊都講究“道”。這次閉關后,馮鑫會拿出什么新的“道”,業界普遍期待。
此前馮鑫曾經率領暴風推出了“不燒錢”的模式,上市之后又進行多元化,開辟暴風TV、魔鏡新的主打業務,而其倡導的“不燒錢”之道能否延續,需要等待馮鑫交出新的答案。
版權投入保守
廣告收入增速落后行業18個百分點
隨著2016年業績發布,暴風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1萬元,同比下降69.53%。次日3月30日,暴風股價下跌超7%,收于36.40元每股,市值一天縮水約300億元。
2015年3月初暴風集團登陸創業板,作為首個打破VIE結構,回歸A股的公司,曾以28個一字漲停板被股民稱為“妖股”,股價一度達到每股148元。
回顧暴風集團這小半年的股價,則一直在40元左右波動。
從上市至今,影音、TV、VR一直是支撐暴風業績和股價的三駕馬車。不過從業績來看,三駕馬車疲態明顯。
作為暴風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暴風影音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70%,上市之初的暴風看上去像一家視頻網站。不過面對昔日起家的視頻業務,暴風的策略似乎略顯“保守”。在2015年下半年,隨著阿里收購優酷土豆,BAT三足鼎立局面再度在視頻行業被復制。版權競爭依舊是行業競爭焦點。
2016年財報中,暴風集團提醒投資者,“互聯網視頻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公司自上市以來并未融到足夠的發展資金,而競爭對手則可利用明顯的資金優勢大量購買內容版權并以此擴大用戶和收入規模。因此,如果公司不能有效地制定和實施業務發展規劃,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會對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在內容版權上的保守態度反映在業績上則是廣告業務市場份額的下滑。與背靠阿里、百度的優酷、愛奇藝,以及樂視網不同,暴風在內容上一直堅持整合資源,做類似于今日頭條的模式,注重內容分發,而不直接大筆投入內容版權購買。
從暴風集團2016年財報中給出的兩組數據來看,2016年暴風科技廣告收入5.8億元,2016全年中國在線視頻行業廣告市場規模收入達334億,暴風科技廣告收入占全行業比例退縮至1.7%。同比增速來看,暴風科技2016年廣告收入增速為25%,落后于全行業43.4%的增速。
暴風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暴風在線視頻用戶正在呈現下沉趨勢,目前在二三四線城市積累了很多用戶。不過這種類似農村包圍城市的市場策略見效尚待時日。
硬件成本高企
集團凈利下滑近七成
上市近2年之際,暴風科技則不再只是一家視頻網站,衍生出更多業務。暴風上市后的核心戰略為在保持現有視頻平臺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快速建設VR和TV新平臺。硬件成為暴風不可繞過的一個領域。在上游面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大背景下,暴風面臨凈利下滑的窘境。2016年暴風經歷下滑近七成。一季度,暴風集團給出了虧損預期。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虧損1450萬元至1950萬元,去年同期盈利則是339.55萬元。
暴風集團將凈利潤大幅下滑歸為三方面原因。首先,暴風TV目前仍尚未進入盈利期,仍處于快速積累用戶的初級階段。其次,2016年下半年以來,電視面板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電視產品成本大幅提升。此外,2016年公司累計推出了兩期股權激勵方案,相關費用對凈利潤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查詢暴風電視的官方網站,55寸的暴風超體電視自稱是“全球首款VR電視”,售價3599元,捆綁一年影視會員價格為4098元。這樣的定價緊咬其他互聯網電視廠商,小米、樂視類似競品的價格也集中在3000元以上段位。
暴風TVCEO劉耀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三年,暴風TV目標實現1000萬臺銷量。通過增加多種TV大屏營銷方式和用戶收費系統,降低獲客成本,提升平均用戶收費,力爭在2019年實現TV業務的全面盈利?!? 市場發育遲緩
VR能帶暴風走多遠
暴風集團的財報闡述了對VR的看法,認為“VR是下一代互聯網,會徹底改變人們獲取資訊、娛樂、社交方式”。VR無疑是暴風瞄準的下一個賽道。
2014年9月暴風集團發布第一代VR產品暴風魔鏡,比谷歌的Cardboard只晚了3個月。從暴風魔鏡的官方網站查詢,目前暴風魔鏡的產品包含了暴風魔鏡和暴風魔鏡matrix等多款產品,售價從最低59元到2499元不等。
根據暴風集團2016年財報顯示,暴風魔鏡經過2年半時間的發展,累計銷量超過200萬,用戶使用時長35分鐘。在開展業務的第一年取得了1600萬元的收入。
不過在一位VR行業業內人士看來,從硬件品質、用戶體驗來看,暴風魔鏡離三星GearVR等國際巨頭還有一定差距,同時國產廠商在產品品質上目前難分伯仲。
2016年作為虛擬現實元年,VR一度成為資本追捧熱點領域?!?017中國VR產業投融資白皮書》顯示,2016年國內VR投資規模已達49.8億元。在VR硬件融資中,暴風魔鏡2016年初獲得2.3億元融資,數額最大。
不過,2016年下半年開始,VR熱潮便有退潮之勢。VR的體驗不好、內容少、用戶接受度低等問題不斷出現。暴風魔鏡作為融資最大的VR項目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10月20日,暴風魔鏡被曝出裁員新聞,11月,暴風科技CEO黃曉杰在暴風科技官方微信上發表文章證實了該消息,并表示,“這次的資本寒冬很冷,對于我們一度超過500人的隊伍而言,有很大的經營壓力?!? “暴風的VR營銷收入很大程度上是借了2016年的VR行業風口,很多資本涌入VR行業,外界關注度高,很多大品牌也會對VR感興趣,借VR廣告錦上添花,提高品牌美譽度。而2017年,市場回歸理性后,廣告投放商也會考量平臺用戶質量等綜合因素,而目前幾百元的手機端VR設備覆蓋的核心用戶群體還十分有限?!币晃籚R行業人士透露。
暴風集團CFO畢士鈞表示,暴風魔鏡的模式就是低價、迅速推廣,哪怕犧牲一些體驗,但能得到更多的用戶群。而這些犧牲掉的體驗會在芯片和成本問題解決之后得到提升。
■分析
暴風和樂視區別在哪?
暴風如今通過控股、參股涉足TV、VR、體育、直播、金融等各個領域來實現多元化。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暴風越來越像樂視。不過,暴風集團CEO馮鑫此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覺得暴風、樂視可能從一開始就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在發展特定階段有一些地方像。比如一個視頻公司,都在A股上市,然后做了一些模塊,有些模塊是比較重復的,這些都是表面現象”。
無論是否接受與樂視的比較,暴風面臨的另一個陣痛是,如何樹立起硬件壁壘,尤其是面對全球VR市場的勁敵,高端產品當中HTCVIVE、OculusRift、PSVR占據了主導地位。在暴風集團一位高管看來,暴風與樂視的很多模式是向背而行的,其實兩家公司的基因并不相同。暴風集團不會像樂視那樣燒錢,即便有新業務需要投入也一定要符合未來能夠實現盈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