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的黑科技,魅族Super mCharge神奇在哪?
智能手機發展近十年,話語權逐漸轉移到了用戶手里。于是手機越做越薄,屏幕越來越大,處理器從2G運存到6G運存,等等參數的提升,實際上也是貼向用戶的選擇。而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對于手機的矛盾心理漸漸集中,手機續航與機身設計到底該如何取舍?要用大電池,則必然會把手機做厚,并且電池再大也有個限度,目前5000mAh級別已是頂點。而要纖薄機身,還要保證手機續航,快充就成了最為主流的選擇。
快充那些事
目前看來,快充常見的有兩種處理方案。一類是高壓直充,一類是低壓大電流。前者以高通QC 2.0/3.0以及聯發科PEP為代表,幾乎占據了現在市場大部分手機。后者以OPPO VOOC閃充為代表有著更大的知名度,特別是隨著高通QC4以及華為SCP為代表的轉變,以較低的發熱控制受到用戶青睞。
我們都知道手機充電過程需要經過電路降壓,由充電IC來負責。可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充電IC在轉換效率上不高,大多在89%左右。也就是說,18W充電有2W左右變成熱量,24W就有接近5W。要是未來采用100W,那就是21W的熱量散發出來,那手機的元器件早已被燒壞了。并且,目前的高壓直充是直接將充電IC內置在手機里的,熱量傳導更加明顯。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戶更偏向于低壓大電流的充電選擇。
華為低壓大電流快充溫度明顯較低
魅族Super mCharge的黑科技
魅族Super mCharge所采用的是何種方案呢?其實,魅族仍未跳出高壓直充的圈子,11V/5A的配置,功率值高達55W,魅族仍堅持了高效的選擇。那魅族的黑科技到底黑在哪?
首先還得從轉換率上說起,魅族采用了全新架構的電荷泵技術,簡潔高效地將兩組電路組合在一起,單點功率放大了上百倍,將Super mCharge的轉換效率從業界普遍的89%提升至98%,整整提升了9個百分點。
可別小瞧這9個百分點的提升,再次換算一下,18W僅有0.36W是熱量,24W時也不過是0.48W。即便是魅族在MWC 2017上所展示的55W快充,也只有1.1W轉換成熱量。不僅做到了快,還確保了低溫。甚至在未來提升到100W超高功率時,那僅2W的熱量也才與目前主流的18W功率相當。從根源上解決高壓直充所遇到的瓶頸。
其次所帶來的好處,還有快充的安全性。或許擔心類似三星Note 7 的悲劇發生,魅族此次在安全性上也下了狠功夫。Super mCharge 擁有電壓、電流監控調節等 10 重安全機制。全新定制的安全電芯,可以做到 800 次循環充放電后依然擁有 80% 以上容量,足夠用戶正常使用兩年左右,確保電池的安全性。
在數據線材選擇上,選取了規格為 20V/8A,最高可傳輸 160W 的電力,留足三倍的安全余量,保證線材的安全。并且,Super mCharge內置E-mark安全芯片,能夠智能調節電流、電壓,使其在充電過程中,做到安全放心。
總體來講,魅族的Super mCharge并未有什么顛覆式的創新,而是在高壓直充這條路上找到了一個出口。這也就是魅族的黑科技所在。或許在未來,Super mCharge的雙電路充電設計思路,能夠兼容多種快速充電技術線路和電池,魅族自家的手機同時支持Super mCharge與高通的QC快充也不一定。這或許才是魅族追求快速、安全、低溫快充的真正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