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網絡直播影響著青少年價值觀
全國政協委員許欽松 (資料圖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喬軍偉
文/廣州日報特派北京全媒體記者全杰、陳慶輝、廖靖文、申卉
過去一年,用戶數量的激增讓網絡直播平臺數量野蠻生長的同時,也不斷暴露出監管乏力、內容低俗暴力等問題,極大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今年提交了關于網絡直播平臺監管的提案,他認為,需要平衡法律監管與內容創新,更好利用直播平臺這項新生事物來促進文創行業的發展,國家應該針對內容健康創新的直播平臺出臺鼓勵和支持政策。
網絡直播平臺不是“惡魔”
“網絡直播平臺我也看了,現在每個人都可以上去直播,每個人都可以做‘網紅’,確實很新鮮,做法也是好的。”許欽松說,他認為直播平臺不是“惡魔”,它的出現總體是好的,但也有不少令人憂慮的情況。
“直播平臺確實對青少年造成了一種價值取向的引導。你看多數‘網紅’長得漂亮,然后在直播里討紅包,一年收入過百萬元的大有人在。實際上,這些都會無形之中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他們的)價值取向會出現追求顏值、追求金錢(的趨勢),這是我比較擔憂的。”許欽松說。
記者梳理發現,半年來,直播打賞涉及盜竊、詐騙、挪用公款的案件和未成年人趁家長不注意打賞網絡主播的新聞出現最少28次,涉及金額890余萬元。
對于直播市場的迅速擴張,監管部門在一年內連下四份文件予以規范,特別是今年1月1日,文化部開始實施《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網絡直播行業迎來“最嚴監管令”。但許欽松認為,目前的管理條例更多是在直播平臺涉黃時予以清理取締,“除了黃色之外的意識形態的低級趣味的東西,我覺得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關注和監管。”
監管要以有效執行為前提
2月27日,文化部舉行新聞通氣會,宣布啟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對無資質直播平臺“零容忍”,對抽查直播平臺“全面體檢”。記者從通氣會上了解到,文化部執法檢查的重點在于“清理整治網絡表演中價值導向錯誤、色情淫穢低俗、封建迷信等禁止內容”。具體包括:提供“三俗”和禁止內容的網絡表演;網絡表演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要求表演者實名注冊并采取有效方式核實;未在表演頻道內及表演音視頻上標注經營單位標識信息內容。
許欽松認為,是否有可能在一個工作平面上出臺更細化的規則甚至是罰則?“只有可以落地、可以執行的執法,才能精準監管、規范,才有可能讓越來越紅火,但同時也越來越多亂象的直播走向成熟。”許欽松說。
應平衡平臺監管與內容創新
許欽松目前最大的憂慮是:如何平衡平臺監管與內容創新,如何保證出臺的規定能夠被有效落實,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平臺這項新生事物促進文創行業的發展。
“網絡視頻直播是現在媒體的最高端形態,可以讓用戶與真實的現場進行實時連接,從而產生最直接的體驗。網絡直播平臺給大部分有創意、有才華的個體提供了分享和展示的平臺,也能充分實現用戶互動。”許欽松說,直播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全新的大眾傳播格局。
許欽松在提案中表示,雖然網絡直播平臺出現了各種嚴重違法和有礙道德的現象,但監管應該符合兩個原則:首先是把握最低限度原則,監管應該把握“不違反法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低限度,不應涉及過多的實質內容。其次是可清晰預判原則,內容監管應出臺更清晰的細則,越清晰的細則越容易給直播平臺參與者以明確的指引,不至于造成其固步自封。
對優質主播應給予資金和宣傳支持
許欽松在提案中建議,國家在內容層面除了小心保護直播平臺外,還應該出臺政策對優秀的內容進行扶植和鼓勵。“對于一些有志于提供優質內容、處于起步期的平臺來說,國家的扶植政策將能助其在競爭中得以生存。”許欽松說。
至于“依賴低俗內容的直播平臺在最嚴監管規定施行后離場,會給直播行業帶來流量損失的不利影響”這個說法,許欽松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直播觀眾的需求并不只有一個維度,這些觀眾其他維度的需求,將被提供優質內容的規范經營者所瓜分。”
許欽松建議,針對個人直播用戶(主播),提供優質的直播內容應得到直播平臺乃至國家政策在資金和宣傳上的大力支持,幫助其吸引用戶,與其他依靠低俗內容的主播拉開距離,從而正確引導直播平臺的價值觀。
記者印象
“追潮流”的許欽松
搞藝術創作,許欽松喜歡行走大地,覽盡祖國壯麗山河,讓大山大水躍然紙上。調研提案,許欽松也一定要走進基層,耳聞目睹掌握第一手材料。回顧本屆政協過去四年的履職之路,許欽松已經提交提案十余個,關心社會時代的最新發展,來源于百姓日常生活,許欽松的提案堪稱貼近基層、來自基層、走進基層。
青少年健康成長一直是許欽松的心頭大事。網劇、動漫,這些年輕人喜歡的潮流,都是許欽松關注的問題,今年兩會,他將關注網絡直播平臺并提出相關提案。許欽松很鼓勵青少年多接觸新生事物,多開眼界,但他也提出要注意自省和檢討,青少年還是要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主流思想。
“青年人喜歡什么、想什么,我都很感興趣。孩子在人生觀、價值觀沒形成之前,要慢慢陶冶性情,慢慢熱愛上自己的傳統文化,培養起自己的自信。”許欽松說,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精髓值得我們傳承,我們需要做強自有文化和傳統文化,守住我們的文化底線,不能讓外來文化和思維影響或破壞我們的文化價值體系,更不能讓一些違法、污穢的文化損害我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