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亞馬遜物流倉庫里,機器人 Kiva 們工作的場景嗎?
一只只橙黃色的扁平機器人,在密集的貨架上來回穿梭,將一個個貨架有條不紊地自動運輸到指定的位置,沒電了還會自動找到充電的地方。偌大的倉庫里,只有零零星星的幾個人類員工。
亞馬遜的機器和軟件讓不少倉庫管理員這種藍領職業下崗,然而現在,下崗潮已經輪到亞馬遜的白領員工們了。
今年 2 月,亞馬遜開始在美國西雅圖總部進行大幅裁員,首當其沖的就是消費零售部門的員工。
然而就在去年,亞馬遜交易平臺(Amazon Marketplace)首次實現了銷售總量占比為亞馬遜銷售銷量的 50%。有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的銷售額沾到了亞馬遜總銷售額的 52%。
亞馬遜在零售業務上的收入依然是財報的重要支柱,那為什么還要在這些部門大舉裁員?
原因是,這些讓人矚目的成績,都是由亞馬遜的數據、算法這些軟件實現的,它們通過對消費者行為進行精準的預測,再制定相應的營銷和銷售策略,吸引了包括不少奢飾品在內的商家入駐,吸引了更多消費者在平臺上買東西。
而那些在亞馬遜零售部門里久經沙場的老兵們,越發成為拿著高薪,并且讓部門運轉變得冗余的存在。因此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已經好幾個負責零售業務的亞馬遜高管相繼離職,或者進行了崗位調整。
亞馬遜這家真 · 科技公司,將其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實力,應用到了任何有意義的地方,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對于亞馬遜而言,那些預測顧客需求、制定營銷策略,以及談判的工作,現在都交給了機器和軟件來完成。這在零售業內,是一個巨大的效率提升。尼爾 · 阿克曼(Neil Ackerman)曾經在亞馬遜管理強生產品供應鏈,他這樣告訴彭博社:
電腦自己知道需要采購什么,什么時候去采購,什么時候去提供產品以及什么時候不要去提供產品。這些算法擁有大量的數據輸入,運轉起來通常比人類還要智能。
這位被算法取代的大兄弟,還是可以很客觀、心平氣和地做出評價的。然而這種裁員消息的傳出,倒是讓不少人開始思考,自己的飯碗會不會也被算法和機器奪走。
但在亞馬遜則表示,他們通過使用更加智能的方式去服務客戶,其實是在另外的地方創造了就業。
我們將產品、工具以及服務變得標準化,再提供給品牌以及平臺上的經銷商,這種做法已經在組織變革上產生了變化。
據亞馬遜公布的數據顯示,他們去年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新增了超過 16000 個崗位,并且創造了超過 13 萬個相關聯的就業崗位。
亞馬遜不僅制造上天的火箭,也制造能夠跟你聊天的人工智能 Alexa,擁有一系列黑科技。但在更多人的認知里,亞馬遜更多是一個電商平臺。
2000 年左右,亞馬遜對自己的定位是「最大的網絡零售商”(the Internet’s No.1 retailer)」。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它已經改變了人們銷售以及購買的行為方式,作為平臺,它向消費者提供了更少中間人的購買環節,向零售商提供了一種不需要考慮庫存壓力的銷售方式。
而如今,亞馬遜開始改變的,是使用雇員的方式了。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7*24小時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