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王博文度過了他25歲的生日。在抖音的一段短視頻中,王博文難得地穿著便服,戴著壽星皇冠,在“祝你生日快樂”的嘈雜人聲中有點應付地拍著巴掌,中間還夾雜了一個隱秘的白眼。
這段視頻在抖音上如今已獲得13.6萬的點贊,在王博文另一個身份“大連老濕王博文”的庇護下,這個東北男孩戴上假發、涂上紅唇,在鏡頭前用方言模仿著各類東北女性角色。他流傳最廣的一個視頻,是今年春節發布的《原來北方家庭都是這樣過年的》,僅在微博上,這條視頻就有4865萬次的點閱量。
“大連老濕王博文”拍攝的《北方家庭是這樣過年的》在今年春節期間引起了不少關注。
“全網分發”是王博文這類網紅的基本配備,不過相比傳統的微博微信、長視頻網站,從今年開始,短視頻愈發成為王博文重視的平臺。一個鮮明的對比是,王博文用了2年時間才將微博粉絲積累到191萬,而在今年1月入駐抖音后,他已經擁有了423萬粉絲。
3個月積累400萬粉絲,這在任何一個社交平臺里都算是不錯的表現,這既歸因于王博文自身的內容創作能力,也與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從2017年開始崛起有關。以今年2月的數據為例,據第三方統計機構 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月快手日活躍用戶平均在1億左右,抖音也達到了6545.7萬的峰值。
面對快手與抖音的火爆,騰訊也在近期“復活”旗下的短視頻產品“微視”。4月2日,騰訊宣布微視重新上線4.0版本,推出視頻跟拍、歌詞字幕等功能,同時與QQ音樂曲庫打通。這也是自2017年4月騰訊宣布關閉當時的“微視”應用后,首次對該產品啟動更新。
雖然入場較晚,但對于擁有“微信+QQ”合并用戶量超過十億的騰訊,更愿意錯過微視潛在的流量紅利。王博文也不例外,在微視重新推出一周后,他就注冊了“大連老濕王博文”的賬號。
盡管目前王博文在微視的粉絲只有19個,但他并不擔心,因為在王博文等大多網紅的背后,無數只“推手”正與抖音、微視這樣的平臺方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內容創作者只需專注于生產內容,其他諸如運營曝光、商務接洽等工作,均由“推手”負責。
直觀來說,這些推手承擔了類似網紅經紀人的工作,他們還有一個更專業的名字——MCN 。
作為舶來品的 MCN (Multi-Channel Network)模式,最初被認為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但在國內,MCN 更像是內容創作者的經紀公司。王博文就在2017年6月與一家名為貝殼視頻的 MCN 簽約,根據貝殼視頻創始人兼CEO 劉飛透露,像王博文這樣的紅人在與MCN 平臺簽約后,不論是粉絲流量還是廣告客戶,都會立刻得到指數級的增長。
在3月的微博自媒體視頻紅人榜單中,頭部網紅幾乎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在劉飛看來,如今短視頻領域的商業生態已初步形成:抖音、微視承擔的是基礎工具與平臺角色;紅人負責生產更專業的內容; MCN 則成為兩者的媒介,一端批量化培育各類紅人,一端為平臺輸送個性化內容以吸引更多用戶。
“短視頻平臺與 MCN 的機構化合作是必然趨勢。”劉飛對鈦媒體說到。
可以說,MCN 與平臺的關系可謂是相互成就。由于市面上活躍的網紅已大多分屬于各家 MCN——比如“辦公室小野”背后的洋蔥視頻、“Bigger 研究所”背后的 Papitube、“日食記”背后的罐頭場……因此,相比一個個簽約網紅,短視頻平臺直接與 MCN 合作相當于一次性網羅大批紅人,這對于眼下競爭膠著的短視頻戰場,無異于是奇襲對手的關鍵招數。
被爭搶的 MCN
隨著巨頭與流量進場,各大平臺已意識到 MCN 角色的重要性,曾經辛苦耕耘的 MCN 正成為被爭搶的對象。
從2013年成立以制作搞笑節目、影視穿幫視頻為主的“何仙姑夫工作室”,到如今成為孵化30余個 IP 的 MCN 平臺,劉飛經歷了短視頻行業從沉寂到興起的階段。在見到鈦媒體記者時,劉飛有些抱歉地表示沒辦法接受采訪太久,“剛去見了新浪和網易新聞,等下還要和企鵝號談合作。”
不只是劉飛,幾乎所有頭部 MCN 平臺,都在今年春節前后收到了微視的入駐邀請,在一張流傳甚廣的“騰訊短視頻項目說明書”中,還談到了騰訊將投入30億現金補貼以吸引優質達人,并以點贊數、播放量對短視頻進行分檔,補貼金額在140元-1500元不等。
盡管這張來路不明的截圖并未得到騰訊官方證實,但在鈦媒體接觸的短視頻從業者中,多位人士對微視的補貼行為給予肯定回復,甚至“補貼還會更高”。
外界流傳高達30億元的微視補貼政策
不過,大多 MCN 在意的并不是每條視頻千元左右的補貼——如今頭部網紅的單條視頻植入早已近百萬級,對于 MCN 與旗下紅人來說,如何獲得流量傾斜與曝光機會,是他們與平臺合作的最終目的。
“抖音是沒有補貼的。”一位主打時尚美妝的 MCN 負責人告訴鈦媒體。“但我們和抖音合作后,在溝通、流量上均有便利,比如抖音發布新功能時會邀請我們優先測試,也會定期告訴我們這段時間哪個KOL 很紅、什么內容比較火爆、哪些方向的活動值得嘗試等。”
這也是抖音相較于微視,更能讓網紅快速實現冷啟動的訣竅。在去中心化的短視頻平臺內,系統會根據用戶觀看視頻的點贊、轉發、停留時長等參數推薦內容,但在硬幣的另一面,用戶的行為軌跡也被系統記錄下來,平臺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據用戶喜好讓 MCN 組織內容并推薦,最終網紅得到粉絲,平臺獲取流量。
“‘人格化’是短視頻平臺突出的內容需求,就是要求你不僅要有某一種專業技能,還要有趣、真實、接地氣,這樣才能讓用戶有感知,形成自傳播。”上述美妝 MCN 負責人談到,他還表示,在抖音上形成更加成熟的運營經驗后,最近也正與微視洽談進一步的入駐計劃,以在新的平臺流量紅利到來之前占據先發優勢。
進擊的微視
相比抖音在2017年的一路高歌猛進,微視的“重生”頗有些臥薪嘗膽的意思。
早在2013年9月,騰訊就曾上線過“微視”,并通過騰訊微博和QQ的引流,一度到達 App Store下載量免費榜前五,日活躍用戶達4500萬人,但隨后由于產品迭代滯后、體驗較差,加之快手、美拍等玩家入局,微視逐漸沉寂。
根據搜狐科技報道,2015年3月份,騰訊開始削減微視投入,隨后微視被并入騰訊視頻,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宏宇離職加入58同城,多個工作組也遭到解散;直到2017年8月,騰訊重組微視項目組。
今年3月兩會期間,馬化騰更是特意點出短視頻,并稱會探討其與社交網絡的結合點,一個月后,微視發布“重生”后的首次版本更新。
今年3月兩會期間,馬化騰表示將探討短視頻與社交結合的應用。
“微視現在是騰訊戰略級別的產品之一,集團也為微視單獨撥了一部分預算。”一位騰訊內部人士告訴鈦媒體。
據鈦媒體了解,騰訊將微視從此前的 OMG 事業群移至 SNG 事業群,由原 QQ 空間團隊負責產品運營,未來將在流量上與 SNG 旗下的 QQ、QQ 空間等產品相繼打通,幫助微視實現初期的用戶冷啟動。
而在內容版權上,微視所在的 SNG 又與騰訊 TME 事業群下的 QQ 音樂、酷狗音樂形成合作,這也讓抖音平臺的音樂版權歸屬問題有可能成為微視攻擊的“軟肋”。
由于抖音上諸多短視頻玩法均需要背景音樂陪襯,比如經典段子“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插曲就來自簽約華納的林俊杰《醉赤壁》,而一旦擁有華納、環球、索尼三大數字音樂版權的騰訊對抖音發起版權追責,勢必會對抖音的運營造成一定影響。
由于騰訊在內容領域的優勢資源主要集中在 OMG 事業群,因此微視也與 OMG 事業群分管的企鵝號、騰訊視頻、天天快報等相互串聯,后者承擔了部分邀約頭部賬號、人氣網紅、專業創作者的 BD 工作。
一款產品在集團內部同時獲得跨平臺的資源支持,這在提倡內部競爭的騰訊并不常見,面對勢頭兇猛的抖音,微視也計劃與流量更加充沛的微信產生合作。
“未來微信公眾號、企鵝號、天天快報內的部分視頻內容都有計劃由微視來呈現,未來等微視產品更加成熟,不排除會進駐微信一級入口的可能。”上述騰訊人士表示。
微信公眾號后臺近期的改版更是印證了這一信號。4月12日晚,微信公眾號后臺將支持在多條圖文推送中單獨插入圖片、視頻、音頻或圖文內容,這將會大大增加視頻內容的曝光度,無疑為短視頻等內容創作者帶來了利好。
抖音的護城河
面對披袍擐甲的微視,抖音自然也有它的護城河。
回溯抖音的興起,新穎的產品設置與運營玩法已被驗證為成功之舉。拿用戶實際使用體驗來說,在“刷一刷”+“快速展開的視頻內容”+“基于興趣的算法推薦”的產品體系中,動輒刷上兩小時是常有的事,也正因如此,微視的產品鏈路也基本參照了抖音的操作邏輯。
“從外部環境來看,騰訊沒有做開放式社交的基因,它擅長的是封閉式、點對點的即時通訊熟人社交產品,對弱關系鏈的社交模型缺乏認知和運營經驗。”一位文娛領域投資人告訴鈦媒體。
如果說產品邏輯可以被效仿,抖音對玩法與內容的沉淀,則是其他對手難以快速超越的壁壘。
據鈦媒體了解,從2016年產品發布至今,抖音內部已有超過200位運營編輯,這類角色的職能就是發現、設置、引導平臺內的各種玩法,甚至在通過系統算法了解用戶喜好后,有針對性地輸出更多類似內容迎合用戶,同時去預測下一個“引爆點”,讓平臺在內容層面始終保持活躍度。
“海草舞、地鐵撩、海底撈”抖音帶火的玩法已經數不勝數。
也就是說,微視雖然可以通過補貼或者其他產品導流在短期內積累人氣,但抖音已經在一年多積累了大量短視頻內容與用戶畫像,匯集而成的內容圖譜可以有效地預測流行趨勢,從而指導平臺方的運營策略。
對于 MCN 與紅人來說,短視頻平臺的商業化成熟程度是能否留住他們的另一個重要標準。
眼下大部分的網紅依然將廣告植入當作主要的商務合作方式,但內容植入的底線是什么,平臺是否要抽成等商業化問題,都需要平臺建立完善的規則去解決。諸如微博的微頭條、微任務;美拍的“M 計劃”,都是用來規范內容創作者的變現方式,甚至幫助他們拓寬了商業化渠道。
這也是抖音暫時領先其他短視頻平臺的優勢之處。除了在平臺內與淘寶打通嘗試“即看即買”業務外,在4月初,抖音在上海舉行了2018年度營銷峰會,首次公布了扶持品牌主官方賬號、合作品牌貼紙、鼓勵用戶間互動等諸多營銷策略。
3月底,抖音短視頻內出現了淘寶跳轉鏈接。
另據鈦媒體了解,除了與 MCN 這樣的機構化合作外,抖音也在嘗試自行簽約網紅,這樣不僅更能實現對優質內容的掌控,還能在旗下網紅的商業化過程獲得一手反饋,也能獲得一定比例的抽成。
不論是紅人還是 MCN 機構,爭奪內容創作者的意義事實上就是在爭取流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流量為王的觀念在短視頻平臺并不完全適用。
特別是在4月11日,微信、QQ暫停抖音、快手、微視等短視頻APP外鏈直接播放功能候,單靠導流來實現突圍的可能性就更加渺茫,之后考驗各路玩家的,依舊是對產品的打磨、精細化的運營以及商業化規則的完善。微視與抖音之爭,事實上才剛剛開始。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7*24小時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