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昨天正式上線了“淘寶特價版”App,意味著阿里打擊拼多多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實際上,面對拼多多的迅速起勢(兩年做到3億注冊用戶,月GMV 400億元),阿里已在公關、搶奪用戶等方面做出不少反擊,包括公開點名拼多多售假、推出淘寶親情賬號業務、春晚廣告等等。這些舉措直指拼多多的核心特點:低價商品和極度下沉的人群。
不過,側面打擊顯然還不夠,36氪曾報道阿里內部已成立“打多辦”,這個打多辦如今以一個單獨的APP要和拼多多正面競爭。
對比淘寶特價版、淘寶以及拼多多三個APP,可以看出一些淘寶的意圖和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從招商角度看,淘寶特價版顯然希望把曾經從淘寶流失,去往拼多多的商家再拉回來。用淘寶在招商時自己的話說就是,從“消費升級”轉型為“消費分級”。我們可以看到淘寶特價版重點宣傳的九塊九包郵,這在淘寶上已經很難找到,但確實拼多多上很常見的流量產品。
其次,從APP本身看,淘寶特價版幾乎就是個復刻的拼多多——以貨品,而不是店鋪作為最小運營顆粒,用戶進來看到的是“女裝”“內衣”“家居”等分類,并能集中看到低價商品。
如今手機淘寶的運營邏輯是“千人千面”,希望用戶停留和逛的時間越長越好,這就使得早年低價爆款的時代一去不返,流量變得分散;而在拼多多和淘寶特價版里,打造低價、大流量爆款再度成為商家們的運營目標。
第三,從獲客角度看,淘寶特價版采用了分享抽傭方式,這是淘寶特價版和拼多多最大的不同,也是淘寶特價版最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拼多多背靠微信 10 億月活的流量池,利用親友之間的拼團裂變,成功把線下的“朋友逛街”“熟人分享”的場景模擬到線上,因此拼多多給自己的定位也是“社交電商的領導者”。
反觀淘寶特價版采用的分享抽傭方式,首先分享能得到的紅包較少(最高10元),其次購買商品獲得的抽傭也較少,且只在4月30日前有效,不能(應該也不想)做成規模化、有爭議性的拉人頭模式。
電商的核心是流量,但考慮到阿里電商各板塊間復雜的利益關系,淘寶特級版較難從淘寶流量母池中獲得流量,同時又被阻擋在微信之外,所以還需另尋他路。如果說招商、電商運營方面是強項,那這個新APP的流量獲取可能會是短板,畢竟,對手是獲客高手拼多多以及背后的流量巨頭騰訊。
電商作為阿里的核心業務,如今已有淘寶、天貓、天貓國際、天貓超市、聚劃算等多個板塊(并非都是平行關系),以及菜鳥、阿里媽媽等、一淘等業務。在體量如此大的情況下,阿里的電商業務仍保持著 40% 的年增速,實屬不易。
但與此同時必然會腹背受敵——天貓要面對京東,天貓國際已被網易考拉搶走了跨境電商市占率第一的位置。如果說上述兩者都是城市新中產消費升級的產物,那如今來勢洶洶的拼多多,則直接威脅到阿里C2C電商起家的業務,讓阿里意識到光往上走還不夠,還必須足夠下沉。
拼多多是下沉案例的一個縮影,在拼多多之后看到機會的眾多小程序電商、社交電商創業者,以及資訊、社交產品趣頭條、快手、抖音等等,瞄準的都是中國最廣闊的人群。引用知乎網友塞冬的一句話:“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一定要記住中國還是一個人均中位數年收入只有2.2萬元、9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0萬、2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萬8的發展中大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淘寶其實也該感謝微信和拼多多,因為拼多多給以前不使用電商的人群、區域做了不錯的市場教育,新轉化用戶很可能會成為淘寶用戶。如果沒有拼多多的競爭,阿里也許不會做出淘寶親情賬號、春晚大舉投放廣告這樣的舉措,要知道春晚淘寶的登陸峰值是超過雙十一的。
因此,淘寶和拼多多的競爭,或者說騰訊與阿里的電商之爭,路還很長。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7*24小時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