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沙龍微信表態:我們不是營銷工具
在低調了近一年后,微信公眾平臺官方終于公開表態了。
微信產品總監曾鳴在6月5日的騰訊“把脈”沙龍上,講述了他理解的公眾平臺、推薦的案例以及要消除的誤解。
曾鳴說:微信要解決獲得信息與信息過載的平衡。
這一次的表態,我看到了很多信息點,值得關注。
一公眾號能做什么
微信公眾平臺實現了信息的通知、用戶連接和用戶管理的功能,最后能夠和用戶互動起來。
微信的一個口號是,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這里面包括了任何一個企業、機構以及個人。
不到一年的時間,現在有幾十萬的公眾號。其中微信認證的公眾是3萬左右,其中企業占70%。
公眾號能夠做的事情有三點。
1:互動群聊。群發消息單聊會話消息自定義消息回復
2:用戶管理。用戶分組管理,用戶資料、消息查看與回復,素材庫管理(微信是天生的crm平臺)
3:服務定制。會員卡綁定、企業CRM、軟硬件交互……(增強型服務)
二公眾號精品案例
微信官方與運營者密切合作后,共同創造了七個精品案例。
這些案例是微信公眾平臺大方向的指引。
1:招行信用卡
亮點:可以查詢信用卡余額、積分與賬單。快速還款、申請賬單、消息等。結合了人工服務。
介紹:
招行信用卡是首個官方合作的企業公眾賬號。
一個八卦是騰訊員工的工資卡都是招行,所以這個合作有淵源。
招行的定戶數目前超過100萬,每天提醒量在十萬級以上。
原本招行100元以下的消費不提供提醒,現在只要消費就會提供微信提醒。
基本每個用戶一訂閱這個賬號,都會進行信用卡的綁定。
2:南方航空
亮點:微信值機手續,業務查詢辦理,提供個性化服務。
介紹:
南方航空公眾賬號已經是整個行業的樣本,目前已經有十多家航空公司以南航為樣板與微信官方進行合作,馬上就會推出。
一個理想的服務是,這個公眾號可以把所有和個人飛信有關的業務全部囊括進去。
具體包括買票、選座位、值機、誤點提醒等,甚至這個提醒可以發送給接機者。
3:國家博物館
亮點:微信語音導航、微信讓展覽永不落幕、掃一掃二維碼延伸閱讀。
介紹:
每一個展品背后,掃一掃,就可以獲得精美、詳細、可以保存、可以帶走的介紹,很實用。
當你跟別人說我去看了什么展品時,可以把這個拿出來展示。
這個公眾還有擴展空間,包括門票的預約、更高級的信息服務等,都可以根據你的身份實現一對一的專門服務。
不少省級博物館都紛紛尋求類似的合作。
4:廣州公安
亮點:出入境管理、交通違章查詢、實時交通路況照片
介紹:
這是在政務微信領域,微信官方非常花功夫去打磨的案例。這個賬號在6月6日(明天)正式發布。
當你要辦港澳通行證時,要排長隊傻等。現在你可以在公眾號上提前進行預約,直接到現場就可以,節約時間。
當你違章時,會被馬上通知到,并明確告訴你到底是什么樣的違章行為。
當你要查詢路況時,可以從公安的攝像頭里獲取即時的路況照片,照片五分鐘自動更新。
5:廣東聯通
亮點:賬號綁定、積分流量查詢、業務辦理與查詢、微信客服。
介紹:
這是一個網上營業廳的代表,微信正和大量運營商談類似的合作。
除了基本的積分、流量、話費查詢等,下一步希望實現在公眾號里直接充值。
當你的問題系統無法自動回復時,會馬上切換到人工服務,這需要大量的后臺支撐。
6:央視新聞
亮點:權威信息發布、互動
介紹:
在電視播放時,屏幕上直接打上了微信二維碼,引導觀眾關注微信公眾賬號。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傳統媒體與微信結合的案例,在社會價值上有意義。
7:商業價值
亮點:優質內容的原創、超高的點擊率(平均每篇文章推送當天26.85%的點擊率)
介紹:
朋友圈內口碑評價很高。
三公眾平臺要解決信息泛濫問題
微信在和各個行業進行探索。主要包括航空、教育、金融、政府、銀行、運營商、快遞等與普通用戶密切相關的領域。
一個案例出來(例如廣州公安)出來,會有同行的其他機構尋求合作。微信要把現在的少數案例演化為普遍形態。
但是公眾平臺目前有個問題——“信息泛濫”。
很多用戶不斷添加公眾賬號,因為這種服務讓人眼球一亮。
但很多人把每天一條的推送看得很重,覺得今天不發就虧本了,于是沒話找話說。結果,用戶在起床時就會看得一堆的公眾號必須清理。
微信接下來,要解決“獲得信息與信息過載的平衡”。(怎么解決,大家想去吧-_-)
四微信不是營銷工具
微信從來沒有公眾賬號訂閱數排行榜,背后的原因是,定戶數量不重要,定戶質量才重要。
通過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拉用戶,沒有意義。真正的忠誠度與活躍度,才是有價值。
企業其實沒有那么多的信息可以推送,為了發內容,把網上笑話進行推送,把企業號變成笑話號,這種事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微信數據顯示,你發的內容越猛,用戶掉得越多。因為用戶已經被騷擾過度。
如果微信信息過載,導致用戶對微信公眾平臺的認知發生偏差,覺得這就是一個類似營銷短信的東西,這對于整個微信公眾平臺生態是不利的。
所以我們要說的一句話是,微信不是營銷工具。微信可能會側重服務化和精品化的路線。
企業必須為用戶提供價值,才能讓用戶訂你。難道為了看企業發的笑話去訂你么。
我的理解是,服務就是召之即來,揮之即滾。在我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即使長得再帥,我也不會愛上你。
微信公眾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價值。哪怕我一個月甚至是半年才用一次,只要那次用的時候,你提供的東西有價值,我就不會從通訊錄里刪除你,你至少會把我黏住。
這是小潘我第三次參加的把脈沙龍,我第一次被拉去的時候,就是沖著“這里要發布微信官方最新動態”這話去的。
不出所料,正如江湖上所流傳的,微信游戲、自媒體、小商家、社交化營銷,都還不是微信公眾平臺的重心。
幾家歡喜幾家愁。至少,大機構狠開森、服務商狠開森、傳統業狠開森。
而這一段發言,也流露出了微信接下去幾個版本會變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