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K12爭奪戰:傳統培訓機構VS互聯網公司
盧梭說過,教育在一個人出生時便已開始。我們每個人的教育從未停息過,不論是自我學習,還是師從他人。教育關乎國之興衰,教育產業雖然長盛不衰,但傳統教育模式面臨著發展瓶頸。而如今,互聯網正在顛覆教育領域,在線教育市場正火熱。
目前,在線教育細分領域主要包括K12(幼兒園到高中)、外語考試、留學咨詢、成人考試(考研、公務員、證書等)等。
而K12領域則是其中較為復雜但市場潛力更大的細分領域,成為在線教育入局者渴望拿下卻難奪的陣地。
傳統培訓機構的自我顛覆
在線教育領域最初備受業界關注,是源于國內互聯網巨頭BAT為了完善自己的生態圈,將戰火從打車、電商、金融一路燒到了教育領域。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估計將超1600億元,國內在線教育市場未來幾年將迎來一輪大爆發。這1600億的大蛋糕不僅巨頭關注,本身專注于教育的傳統機構也紛紛推出在線教育產品,開始自我顛覆。
日前,專注中小學十多年的學大教育,推出了公司研發的“e學大”產品,主打個性化智能輔導。學生可以通過登錄PC端和手機端進行知識點的復習,還可以觀看老師的講解視頻,打通線上線下業務。
于3月初正式上線的“易題庫”,是由易思宜學科技公司研發的智能題庫產品,而其背后依托的則是專注中高考輔導十四年的光華鼎力集團。易題庫主要從老師和學生入手,通過“選題、組卷、測評和練習”系統,實現老師智能組卷和學生個性化備考功能。
不管是光華鼎力還是學大教育,布局在線K12領域都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傳統教育培訓機構普遍面臨著學員、教師、分校的數量突破瓶頸,以及來自家長學生個性化輔導的需求;另一方面,互聯網的便捷性和“免費”模式使線下盈利模式受到沖擊。
傳統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自我顛覆,是否會革自己的命?易題庫CEO武星宇表示,光華鼎力集團投資了500萬為其提供場地、教研團隊和試題資源,這不僅不會革它的命,反而會增加潛在用戶,更好地促進線下會員的發展。
學大教育方面,也力圖通過打通線上線下閉環,而避免革自己的命。學生在線上觀看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視頻,如有不懂的則需要去線下培訓點進行專門的咨詢。
擁有教育基因的傳統機構,優勢在于積淀多年的教育資源,包括優秀教師和試題資源。“光華鼎力十多年的優勢沉淀在那兒,就看你如何用。”武星宇如是說。比如,光華鼎力提供了高考真題、名校模擬題和簽約教師的優秀試題,而教師的核心價值則在產品的試題解析、測評中體現出來。
不過,北影導演專業出身的武星宇是個年輕的90后,在專業背景和行業經驗方面相對不足。但他選擇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做產品,“我在和30多個學校500多個老師溝通后,才一點點推出現在產品的核心功能,最開始只有教師組卷,后來根據反饋上線了測評和練習等”。
互聯網公司的躬身入局
近兩年,在線教育在國內外均是投資熱點。互聯網巨頭方面,谷歌投資了Renaissance,阿里巴巴既擁有產品“淘寶同學”也投資了TutorGroup,百度推出視頻模式“度學堂”也投資過傳課網,騰訊除QQ教育模式外也頻頻透露出與教育機構合作的意向。
據投資研究機構清科集團統計,2013年至今,中國在線教育領域投資案例共25筆,總金額約1.97億美元。而2012年投資案例數目僅8筆,涉及投資金額為1700萬美元。據統計,2013年有數十億資金進入在線教育行業,全年新增近千家。
在K12領域中,去年11月上線的梯子網是由前世紀佳緣CEO龔海燕創辦的,在上線后迅速掀起一番媒體關注的熱潮。龔海燕表示,自己在離開婚戀領域后曾想過做美容整形,但發現風險較高,后來經過調研發現,教育領域則是個更具潛力、資源卻分配不均的市場。
梯子網上線一個月便有7萬多注冊用戶,目前已經在全國簽下600多名兼職教師,“給我們傳題目、傳課件、傳試卷”。龔海燕說:“有了名校名師,自然就能吸引到學生和家長”。今年,梯子網還將投入1.5億元,用于產品開發、人力和市場推廣。
同樣入局K12的還有猿題庫和一起作業網等。今年2月上線的猿題庫是由前網易門戶總裁李勇創辦,提供學生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做題業務,不僅關注K12,還包含公務員等職業考試業務;2011年上線的一起作業網則是基于小學數學英語的在線學習平臺,目前已完成C輪融資。
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在線教育公司,相比傳統教育機構,更擅長運用“互聯網思維”,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智能算法對試題進行智能分析,同時更多選擇多屏互動,使教育的學思環節也實現移動互聯網化。
不過,上述專注做K12在線題庫的公司而言,早期引入優秀教師和試題資源進入平臺的成本很高。梯子網副總裁鮑云帆對新浪科技表示,龔海燕至今還在舊的辦公室辦公,不過前期為了簽下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付出非常多的心血。
龔海燕也曾對媒體坦言道:“梯子網在運營的前三年都將是虧錢的。我正在努力說服投資者,我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去說服一些人跟著我去賭一把。”
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
學大教育CEO金鑫認為:“教育就像衣食住行,是人們最基礎的需求之一,所以教育行業永遠有紅利存在。處于這樣一個持續需求的市場,是企業最好的紅利,至于企業能不能抓住市場下的機會就要取決于自身能力了,你的準備、眼光、實力等。”
在這樣一個具備持續紅利優勢的市場,不管是傳統教育機構還是互聯網公司,都迫切想分一杯羹,目前尚處于用戶爭奪戰階段。除卻巨頭是通過收購和合作進入該領域,直接導入用戶,其他創業公司還在打磨產品和爭取用戶。
這個市場目前尚不成熟,盈利模式也不夠清晰,還沒有殺手級的產品出現。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線教育產品要想引入流量,不僅需要導入強大的教育內容資源,還需做好老師和學生兩個閉環。
在線教育領域中,K12為什么相對難做,因為它和其他強調個人自主學習的細分領域不同,涉及到學校、家長等環節。同時初中高中方面,除非產品能完成教師組卷、學生線上做題、系統在線測評、學生老師根據反饋學習的閉環,否則加重了學生負擔,粘性不夠強。
目前,易題庫的學生和老師的閉環都已基本成型,包括老師在線組卷、發布試題,學生在線答題,系統自動判卷,給老師學生各發一份測評報告,同時根據錯題推送個性化練習。
而粉筆網的失敗讓猿題庫沒再做平臺,重點形成了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閉環,包括答題、記錄和診斷分析,但這為負擔本就較重的學生增添了負擔和額外的時間成本。
梯子網則從老師、學生和家長三個角色出發完成閉環。但目前來看,其產品的家長環節和其他兩個閉環關聯性不夠強,讓學習環節略顯復雜。
在線教育產品現在公認的趨勢是線上線下的融合,線上學習不會停留在線上,需要轉化為線下和老師的溝通,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武星宇認為,目前在線教育產品的思路較為一致,都是重點做好個性化教育內容推送。盈利模式方面,通過爭取企業用戶(學校)實現盈利;個人用戶基本免費,通過VIP付費方式對額外咨詢需求進行收費。
在這場K12在線教育爭奪戰中,究竟是擁有教育內容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傳統機構,還是具備互聯網思維和個性化技術優勢的互聯網公司,最終會脫穎而出?亦或是雙方之間實現一種合作共贏?這個千億級蛋糕究竟怎么分,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