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收購Divide凸顯員工自帶辦公設備風險
導語:英國《金融時報》上周日刊登題為《谷歌交易凸顯員工自帶設備風險》(Google deal highlights risk of leaving staff to their own devices)的評論文章稱,谷歌對企業和個人數據隔離工具開發商Divide的收購,凸顯出企業領域員工自帶設備趨勢所引發的種種風險。
以下為文章全文:
谷歌上周對創業公司Divide的收購,令“員工自帶設備”(以下簡稱“BYOD”)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目標,因為這家公司開發的產品可以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安全地分割工作數據和個人數據。
Divide的名字就很好地凸顯出了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分割不同種類的數據。該公司的支持者表示,即使沒有BYOD政策,人們也經常會根據不同的情境在工作場所使用各種設備。
企業IT部門在部署新工具時往往會落后于市場趨勢。“十年前,你的很多最新、最好的技術都來自雇主。”Citrix產品經理帕特里克.歐文(Patrick Irwin)說,“而現在,消費設備的發展速度反而要快得多。”在部署BYOD政策,并確保員工不會向公司網絡中增加亂七八糟的設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要熟悉你所支持的設備。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研究總監羅布.史密斯(Rob Smith)表示,這個問題可能很復雜。“如果是Android設備,往往要具體到手機和服務提供商。”他指出。
如果設備可以接受,就應當啟動登記流程,讓IT部門檢查病毒狀況,然后加載相應的企業軟件。
另外還要考慮財務因素。企業可能會向員工支付一定的補貼,幫助他們購買自己的設備。有些國家還可以借此獲得稅收利益。
然而,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員工行為。人們經常對個人設備采取比較懶散的態度。但如果要處理敏感的企業數據,這種態度就顯得不合時宜。“他們需要明白如何保護、存儲和訪問數據。”
使用個人設備時,員工可能認為在咖啡廳使用公共WiFi網絡,或安裝熱門應用完全在情理之中,認為這都屬于安全行為。除此之外,人們往往更愿意在從事商務活動時使用自己熟悉的應用和服務。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史密斯建議讓員工學習企業的專用工具:“不能光說,‘你不能使用Dropbox。’而是應該說,‘請換成企業文檔同步工具。’”
當員工離開公司時,他們的設備或許也需要進行調整,以便刪除企業數據。與之類似,個人設備可能也需要安裝遠程數據刪除軟件,以防丟失或被盜。
雖然這一切似乎都會帶來更多麻煩,但實際上,它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好處。歐文指出,BYOD可以讓員工幫助企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歸根結底,BYOD與企業提供設備耗費的成本基本一致——但員工卻更加快樂。”史密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