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革命:那些因淘寶而改變的生活
“很多80后已經成為‘低頭一族’,已經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電子商務,甚至70、80歲的老人都在網上買東西了。互聯網、電子商務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這是一個大勢。”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司副司長聶林海此前的這番表述,將這場“指尖上的革命”描繪得淋漓盡致。
淘寶改變了購物習慣;微博改變了話語權;SNS改變了交友觀;偷菜改變了娛樂觀。一場由互聯網引發的社會變革,正在從各個角度席卷而來。曾被稱為“賠本賺吆喝”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儼然已經成為這個層面里最具“明星”色彩的詞匯,將普通人衣食住行一網打盡,充斥在網絡的每一個角落。
電商改變生活方式
10年前,恨一個女人,就讓她去裝修;10年后,愛一個女人,就讓她去享受裝修家的過程
據統計,借助淘寶來裝修的人,僅2003年至2013年間就有超過兩百萬。
“如果你恨一個女人,就讓她去裝修吧!”這句紅極一時的網絡調侃,道破了傳統裝修是多么的讓人頭疼。五十歲的老顧談起他十年前裝修房子的經歷,還能倒出一肚子苦水:從最開始找裝修公司到裝飾設計,從跑市場買建材到親臨現場督工,再到與賣家、施工方討價還價。三伏天頂著大太陽一次次地跑建材市場,有時因為材料尺寸不對,還需要反復來回跑。要想保證裝修質量,就得花大量精力去投入到裝修中去,不僅全程親力親為,還要與裝修公司斗智斗勇,避免遭遇行業“潛規則”,哪一樣都得勞心勞力。
然而到了如今老顧的兒子——小顧裝修新房,情況卻完全不同了。“淘寶網上有一些直接承包設計或施工的店鋪,可以看到裝飾公司上傳的各種風格的設計包、不同價位的主材包和基裝施工包。經過前期咨詢,如果感覺合意就可以選擇認可的設計師并在網上下單,由當地的線下家裝服務商來進行線下實地量房、裝修設計和施工等工程。之前聊過的一家裝修店鋪不在同一城市,店主還教我如何自己量房,雙方通過在線交流完成設計工作。”在整個過程中,小顧從淘寶上找人設計,從淘寶上買材料,唯一要在線下完成的就是請人前來施工,他覺得自己在“享受裝修家的過程”。據統計,和他一樣借助淘寶來裝修的人,僅2003年至2013年間就有超過兩百萬。
電商改變的不僅僅是一二線城市居民的生活,一些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也在電商浪潮中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永保大叔一輩子住在神農架山的下店村,最遠只到過襄陽。自從年輕人進城打工賺錢后,下店村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就只剩了老人和孩子。永保大叔自己做了十年的山貨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在淘寶上可以把村里的農產品賣出去,如果這條路可行,孩子們就不用去城里打工了。為了實現孩子們回家的愿望,四年級文化程度的老農民買電腦報培訓班,求朋友幫助,坐50公里的車送貨到縣城發貨,鍥而不舍把網店開起來。永保大叔賺得“第一桶金”后,村民們漸漸相信淘寶能致富,也紛紛前來供貨。
為了能走得更遠,讓更多的客戶滿意,永保大叔和村民們會定期召開全村大會,嚴格規定產品品質。野生香菇、靈芝、蜂蜜、豆子、金銀花、黃姜……大山饋贈的特產源源不斷地賣往全國各地。2013年,永保大叔的孩子真的從城里回來了,幫助永保大叔及村民們打理網店。在大叔看來,電商和網購的發展,改變了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
電商重塑消費習慣的養成
不再逢年過節等商場打折;“雙十一”創造消費熱點
據阿里巴巴集團官方公布,去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達到350億,比2012年的191億增加了83%。
中國人消費習慣的改變,除了網購浪潮本身帶來的影響之外,還打下了諸多電商企業的烙印。作為電商大力促銷傳統節日,淘寶開創的“雙十一”已經成為瘋狂購物的代名詞,一些骨灰級買家更是曬出了上十萬元的驚人購物“成績單”。
2013年的“雙十一”,電商平臺從“造節”走上了“過節”。據阿里巴巴集團官方公布,去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達到350億,比2012年的191億增加了83%,支付寶1.88億的總交易筆數也遠超上年的1億筆。這證明,“雙十一”已經成為整個零售業的一個消費時點,在開拓新領域、移動購物、移動支付等多個方面,電商正在促成消費者新習慣的養成。
“現在我的確是有守著年中和雙十一大促銷買東西的習慣,提前一個月我就會列好購物清單,將心儀的東西放進收藏夾或是購物車。然后利用無線終端上社交軟件、購物軟件搶現金紅包、無門檻抵用券。”淘寶四黃鉆購物達人張女士告訴記者,除了年中的“六六”、年末的“雙十一”“雙十二”這些購物狂歡節之外,淘寶還培養出了很多消費者在碎片時間的購物習慣,“上下班時間、午休時間、甚至上班時開個小差,就能買東西。碎片時間消費積少成多,對商家來說也是很誘人的業績。”近日,一家專業電商平臺接入了手機銀行后,客服人員發現工作時間和上下班時間的訂單數量占到所有訂單的80%,碎片時間消費趨勢正在形成,原本的消費低谷正成為新的高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不少中老年人也加入了電子商務的行列。劉阿姨的女兒平時工作很忙,雖然她有一臺平板電腦,但幾乎沒時間用,劉阿姨已經退休,閑暇時擺弄一下女兒的平板電腦,而她最常用的網絡工具之一便是淘寶客戶端。每次看到中意的商品,劉阿姨就會將它們加入“購物車”,之后付費等操作等劉怡回家幫她完成,就這樣,劉怡的媽媽成了一位網購愛好者。據淘寶的一份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用戶已經達到175萬人,其中130萬人成功完成過網上交易。
電商還會做什么?
目前中國有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在整個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高達80%,為全球最高,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到“關鍵的大多數”。
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前摩根士丹利互聯網分析師瑪麗-米克爾近日發布了一則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在165頁的PPT中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做出了預測:2013年互聯網流量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9家為美國公司,但今年下降為6家,而中國的阿里巴巴等四家互聯網公司進入該榜單。目前中國有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在整個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高達80%,為全球最高,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到“關鍵的大多數”。
10年前,對于習慣當面挑挑揀揀的中國人來說,上網購物還真算個新鮮事,我們喜歡陪著父母去商城里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10年后,宅男宅女守在家中輕點鼠標,等待物品上門。在電商平臺快速發展了十多年之后,不少人都在觀望,電商還能做什么?還會做什么?下一個10年,我們又會是什么樣子?
從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近日的布局形勢來看,電子商務對未來人們生活的改變遠遠不止如此。在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中,患者如今去醫院看病,需要掛號、醫生開化驗單、繳費化驗、醫生再出處方、拿藥,比較繁瑣的情況,未來將大大改觀,未來醫院將覆蓋WIFI,用戶就可以通過支付寶錢包完成掛號、遠程候診、診間繳費、取報告單、診后互動等多個就醫環節。朋友來訪不用再為怎么吃飯而煩惱,出門之前我們可以先用手機訂位點餐然后支付餐費,當我們和朋友到飯店時,一桌豐盛的佳肴已經擺在面前。
在網購方面,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顛覆你的想象,比如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了某位潮人拿著一個新款手包,你只要隨手拍下一張照片,通過移動圖像識別技術,你的智能手機便會為你找到出售這款商品的網站,幾分鐘內完成下單購買。在阿里勾勒出的“全球包郵”的遠景下,遠在歐美的手包一周內就能收到,輕松做一個街頭達人。或許,我們很快會習慣于“足不出戶”,就連到身邊的便利店購物也變得多余。
除了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巨大,移動電子商務的普及對商家的營銷方式也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電商企業明白,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正是信息不對稱的現狀。因此,在促成消費者新習慣養成的同時,電商也在試圖用大數據剖析當下消費群體之規律,以便有的放矢。
“可以想象一下,現在的網絡營銷是這樣的,你網購了一部手機,淘寶會向你推銷同類商品;如果你正在挑選裙子,天貓會向你推薦同類型的衣服。但是到了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的營銷將更加精準,你還是買了一部手機,但淘寶將向你推送藍牙耳機、移動電源等相關產品。如果你買了一條裙子,商家會向你推銷可搭配的皮帶、鞋子甚至是皮包等。”在獨立電子商務分析師林斌看來,隨著未來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家的營銷手段會更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