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例P2P網站跑路獨家調查
截至理財周報記者發稿時,網金寶涉及投資金額總計共600余萬元仍舊下落不明,涉及全國至少130多位投資人。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張詩雨/北京報道
北京首例P2P網站“跑路”事件主角,上線僅有4個月的網金寶于6月4日悄悄關閉,隨后,有投資人發現,其網站上預留的聯系電話也處于無法接通狀態。
截至記者發稿時,投資金額總計600余萬元仍舊下落不明,涉及全國至少130多位投資人。
由一百余位投資人組成的維權團隊因無法找到背后的實體公司而無法在北京市公安局的經偵部門立案。
不過,網金寶幕后公司開始浮出水面。理財周報記者從工信部獨家獲悉,網金寶備案信息顯示其主辦單位為北京雄偉光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稱雄偉光大)。
而另據記者了解,被網金寶卷騙20萬元的投資者章女士此前曾查到其資金流向的商戶也正是雄偉光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網站關閉的第二天,此商戶在6月5日結清了賬戶最后一筆錢。
“最低13%收益率”誘餌
有投資人向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表示,網金寶除聲稱與央行合作,有擔保公司對投資項目進行擔保外,還運用了一系列手段吸引投資者投資金額最大化。
最初,在該網站投資10萬元的吳先生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他們是從百度(178.05,2.07,1.18%)、搜狗等搜索引擎中找到該網站,而值得一提的是,網金寶還得到了搜狗的認證。
此前該網站宣稱與湖北中州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的擔保合同與反擔保合同,以對投資者提供“全額本息擔保”。而目前該擔保公司完全否認與網金寶有過合作。
另一個誘餌則更為直接。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網金寶確實提供了吸引人的貸款利率,最低年利率不低于13%。記者從保留的網金寶網站截圖中看到,某項目年收益率顯示15%+3%,而這3%是網站宣稱的推廣期返點。
在網金寶投資了7萬元的寧先生說:“以為網金寶作為新設立的網站,需要用高貸款利率吸引投資者,所以沒有對這么高的貸款利率產生懷疑。”
不同于“P2P”,該網站在最初推廣期宣稱其采用的是P2C2G(個人-企業-擔保)的投資平臺。但值得一提的是,該網站上的貸款只針對公司不針對個人,且每個企業發的單個標最低融資100萬元。由于每個標所要融集資金量龐大,網站“制造”虛擬標的數量也大大減少。
說是虛擬標,理財周報記者在網金寶網站截圖中發現,其借款企業的名稱都很模糊,為“某釀酒企業經營貸款”“某大型汽車租賃公司經營用途貸款”。以致記者想查詢投資標的借款企業是否接受過該P2P平臺的融資都無從下手。而投資者之一的寧先生也明確告訴記者,“沒有一個借款企業標記了確切名字”。
上述投資者還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投資后網站每天顯示當日累積收益,承諾收益滿100元后可提現,本金只能在到期后償還。但至今都未有投資人收到本金。
該網站標的存續時間也設置得非常巧妙,2月份網站還尚處推廣期,沒有設置投資標。3月份開始發“標”,最短的投資標也是在3個月之后到期,5月才開始出現投資期為1個月的投資標。也就是說,截至6月4日網站關閉,還未有投資標到期。
那么,600余萬元的投資資金去了哪里?
據了解,網金寶與京東(27.79,0.62,2.28%)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網銀在線合作,該平臺對網金寶的投資者實行代收代付兩個功能。投資人先將錢匯入網銀在線,單筆交易扣除0.3%的費率,網銀在線再將資金匯入P2P平臺賬戶,而這個平臺賬號一般都是一個公司賬戶。
被騙走8萬元的維權發起人肖先生告訴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他們投資項目產生的收益,并不經過網銀在線,而是直接由網站方面轉賬過來。
受“網金寶跑路”事件影響,網銀在線工作人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他們暫時不接與P2P平臺的合作。不過,即便P2P公司采用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似乎并沒有起到保障作用。
網貸之家CEO徐紅偉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第三方支付平臺做的只是一個通道業務,將資金經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走賬。相比較而言,第三方托管平臺更安全,托管的方式是將投資者賬戶內的資金放入投資者的虛擬賬戶里,而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將其全部放入P2P平臺賬戶里。”
立案困難,實地調查幕后公司
虛擬公司人間蒸發,背后的公司開始漸出水面。
上述投資人對理財周報記者稱,他們曾查過自己的全部投資資金打入一個叫王肖清的個人賬戶中。無獨有偶,理財周報記者在58同城(46.66,1.55,3.44%)的招聘廣告中,看到了一則雄偉光大的招聘廣告,而聯系人的名字也是王肖清。但該公司否認公司有王肖清這個人的存在。
6月10日上午,網站關閉近一周,理財周報記者隨4位投資人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公安局經偵辦,接待警官告知投資者,因P2P案件中投資者與網站并沒有簽訂書面或電子合同無法立案。同時,網金寶貸款利率未達到非法集資額度(非法集資需達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亦無法以非法集資罪立案。
不過立案也并非沒有可能。當日值班的韓警官對投資者表示,若查明主辦方的確為雄偉光大則可能會予以立案。
6月10日下午,理財周報記者在工信部了解到,網金寶的備案信息顯示其主辦單位確為雄偉光大。而其下屬的“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則告知記者,備案流程并不簡單,“備案需要提供單位證件,主體資格人證件,網站負責人證件。并且要到現場核驗拍照,簽署核驗單、簽字,上傳至管局系統,才能對網站進行備案。”
由此表明,能在工信部網站備案并非容易。但此前雄偉光大一直向外界否認其與網金寶有任何關聯,甚至通過媒體發表聲明澄清。
6月11日下午理財周報記者前往雄偉光大辦公地點了解情況,而當日的辦公室內的二三十個辦公桌卻異常冷清,甚至光線并不太好的辦公室只開了少部分燈,而顯得辦公室里有些昏暗。
接受采訪的財務負責人吳漢銀向理財周報記者解釋稱,他們公司是做和礦產有關的生意,是做實業的。業務員在鋼廠,并不總在辦公室。一般每天只有3到5個人來上班。
對于網金寶跑路事件,吳漢銀告訴記者他們也是30號左右才知道。不過,與媒體此前報道的一位投資人曾在5月22日就與雄偉光大負責人熊偉電話溝通過,說法相左。
吳亦對記者表示:“如有我們的員工背著我們拿著公司的材料去為網金寶備了案,經公安部門立案取證后該我們承擔責任我們也不怕。但現在事實會不會是這么回事,應該說我們對我們的員工,對我們的管理是有信心的。”
但最后其又強調:“應該說是……”
P2P行業仍不規范,亟待加強監管
不與投資人簽訂書面或電子合同是P2P行業的普遍做法,同時,因P2P平臺信披模糊,投資者也難以掌握其投入資金去向。可以預見,若仍發生P2P網站跑路事件,投資者仍會遭遇立案困難。若要改變這一行業的普遍做法,需監管部門加強對其監管。
當前,P2P平臺存在著諸多普遍且并不輕微的問題。為公司提供貸款且單個標籌資100萬元以上的并不只有網金寶,近來,逐漸有一些P2P平臺涉足了此類業務。拍拍貸相關負責人林莉燁對理財周報記者說:“對公司融資,一個標融資100萬以上的,平臺本身的風控能力很重要,如果前期沒有做很好的調查,調研,是有很大風險的。這類業務要求平臺較成熟、風控經驗較豐富,且線下非常了解標的的大項目。”
理財周報記者打開多家發展此類業務的P2P網站,發現普遍對公司信息提供得很模糊。即使近期較受投資者青睞的積木盒子,對借款企業也以“×××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貿易有限公司”顯示,更未標注企業地址、電話。
“這個行業約定俗成不標注企業太多詳細信息。”徐紅偉告訴記者。但這一約定俗成為網金寶這樣成立不久的詐騙公司提供諸多便利,投資者無法查詢到其投資資金是否投向了該企業,甚至都無法知道企業是否接受過該P2P平臺提供的貸款。
這種情況下,即使平臺本身不是虛擬的,也可能會設置些虛擬標來自融。
但此類網站至少將每個標的信息列出,理財周報記者看到有網站則干脆像銀行一樣列出不同收益率名為“定存寶”“月息通”的理財產品。還有網站仍提供前段時間備受詬病的“債權轉讓”產品。
此外,即使很多P2P平臺與擔保公司展開合作,也并不能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即便找個擔保公司,有的擔保公司擔保額度超過了自身的授信,而且也有很多公司擔保公司做得并不好。”徐紅偉說。
將資金停留在平臺賬號上,就很難確保不打破道德風險,而P2P網站也形成了一個類似其它金融機構的“資金池”,將募集的資金短借長貸,以前的投資標到期后去發新的投資標將資金對接上。
“今后監管的方向是實現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賬戶直接對接,而就我目前所知只有上海一家P2P平臺實現了借款人與出借人的賬戶直接對接。”徐紅偉說。
并且投資一個P2P平臺的門檻并不高,只需50萬便能將一個P2P平臺注冊上線運營。
“以前跑路的P2P平臺多出現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一帶,現在,在監管層眼皮下出現跑路的P2P網站,監管層下一步勢必會加強對P2P的監管。”林莉燁對記者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加強對P2P的監管要提高準入門檻,首先要提高注冊資本金,保證平臺基本的運營能力,第二要對從業人員資歷把關,要具備相應的風控人員,第三要法務手續健全。同時過程的監控也要跟上,投資表信息要報備到某個部門,或是公開出來實現借款信息透明化,防范公司做虛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