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
7月2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了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海外網視頻記者專程參加北京發布會并進行現場報道。
發展重心從“廣泛”轉向“深入”
據《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較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互聯網發展重心從“廣泛”轉向“深入”,網絡應用對大眾生活的改變從點到面,互聯網對網民生活全方位滲透程度進一步增加。
海外網的記者還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中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達25.9小時,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時。除了傳統的消費、娛樂以外,移動金融、移動醫療等新興移動應用多方向滿足用戶需求,推動網民生活進一步“網絡化”。
手機成為互聯網終端的“主角”
其實,互聯網發展從廣泛轉向深入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傳統PC使用率(80.9%),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設備的地位更加鞏固。
對此,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冰接受了海外網記者現場采訪。“中國網民的數據消費能力越來越強,要求運營商在數據傳輸的能力上越來越強。4G需要大發展,因為消費市場需要4G。但是單純靠4G也是不夠的,在一些公共的環境下還應擴大免費的網絡接入,以便更好地降低中國人使用網絡數據的門檻。同時,也需要有更好的運營模式出臺。”
理財產品是網絡金融“風向標”
會上還有一個引發熱議的話題,就是互聯網金融類應用第一次被納入調查。
其實,互聯網理財產品推出僅一年時間,但用戶規模已經達到6383萬,使用率達10.1%,成為2014年上半年表現亮眼的網絡應用。尤其是余額寶、興業寶等互聯網產品的出現,極大地轉變了人們的理財理念。此外,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理財將會出現更大的可塑性,但這也必將逼迫傳統銀行保險業轉型,這些巨頭們在互聯網上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而在將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網絡應用環境的持續改善,2014年的中國互聯網,不僅自身產業蓬勃發展,而且將加快進入商業、零售業、IT制造業以及旅游業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