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電商借“雙11”逆襲
“雙11”導致的快遞爆倉暴露的是傳統電商的相對短板,而展示出的是新興電商的相對強項,是新興電商逆襲傳統電商的營銷良機。
每到“雙11”,很多“剁手族”出動。然而在狂掃貨之后,她們等來的并不是收獲的喜悅,而是各種無奈的等待和抱怨。
“一說就來氣!”上海的孫小姐和朋友們“哭訴”:“ZJS快遞真不靠譜,我從優衣庫買的東西走的他們家的快遞,到現在也不到。我還買了一套《巧虎》,快遞信息顯示11月15日就到黃埔了,現在都沒有送貨的跡象。”
“今年的SF快遞也不靠譜,不僅沒有貨到哪里的跟蹤顯示,而且速遞比ZT還慢!”武漢的周小姐也對快遞頗多怨言。由于訂單過于集中,每年的“雙11”之后快遞都會因為“爆倉”而變成“慢遞”,令物流承受一輪又一輪的壓力測試,也讓電子商務這塊短板再一次被展示于人前。每到這個時候,人們都會重新意識到物流對于電商的重要性,而有心人則會想辦法通過解決這個痛點來創造進一步的競爭優勢。
在今年各淘品牌出身的服飾品牌備戰“雙11”的一項重點就是備貨和物流,爭取在收到訂單后的最短的時間內打包出貨,但是由于出貨量的巨大,和物流的集中堵塞,難免產生一些延遲,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讓業界感到驚嘆的企業很多,其中就包括老牌零售企業蘇寧。據媒體報道,11月11日當天,蘇寧不僅創造了22分鐘送貨上門的最快速度,且當天訂單送達率達到93%,并延續了在重點城市的急速達、半日達、一日三送等服務。
更值得一提的是,蘇寧11月11日當天客戶在門店自提的占比達到28%。此次蘇寧全國1600家門店開放自提,消費者在成本上受益的同時,蘇寧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其物流配送壓力,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自提的意義之所以重要,一是因為這種方式保證了以更快的速度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中,二是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自身物流配送的壓力。
蘇寧最大的底牌是曾經被視為最沉重負擔的實體門店。在電子商務鋒芒初現的時候,業界對于純線上的電商平臺推崇備至,而傳統線下商業連鎖企業的門店資源受到電商的沖擊甚至七零八落。但幾年之后,線下門店的戰略價值被重新定義——誰離客戶最近,誰就更有優勢。
目前,業內已經有“新興電商”的提法出現。所謂的新興電商,即應用互聯網技術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實體零售企業,而相對而言傳統電商就是純線上的電商平臺。目前來看,傳統電商如淘寶、京東等聲勢巨大,占據了相當比例的市場份額,但只要新興電商能夠充分發揮出品牌口碑、消費習慣、網點眾多及在線下營銷時代所積累下來的零售管理能力,依然可以依靠“距離客戶更近”這個在現階段無法被撼動的比較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在新興電商和傳統電商的較量之中,“雙11”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窗口。“雙11”導致的快遞爆倉暴露的是傳統電商的相對短板,而展示出的是新興電商的相對強項,是新興電商逆襲傳統電商的營銷良機。在結合了線上和線下的O2O時代,傳統電商有流量的優勢,但必須轉化為更高的價值;新興電商有物理距離上的優勢,但必須培育出客戶新的消費習慣并學習互聯網時代的客戶獲取手段。二者各有千秋,但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