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積壓海淘貨已超三月 涉嫌違約用戶可索賠
昨天,上港集團在官方網站發出《敦促上海市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盡快提取滯留在港區的貨物》的通告,稱上海郵政EMS在2014年10月24日至11月29日期間,從日本郵政發運至上海口岸共計301個進口海運集裝箱,上海郵政EMS委托某物流公司辦理代理業務。但是集裝箱運抵港口后,上港集團發現客戶遲遲不來辦理提箱業務。2014年12月底,上海郵政EMS發函至上港集團,要求減免港口收費。
不過,上港集團對此并不認可:“上海郵政EMS因為未辦理正常提箱業務,造成集裝箱積壓港口,所產生的堆存費是應該由上海郵政EMS自己承擔的,不應該轉嫁到港口企業,更不應該讓消費者承擔。”
上港集團稱,上海郵政EMS 部分進口貨物集裝箱較長時間滯留在上海港,影響了港區的正常生產秩序。對此,上港集團積極配合相關方開展工作,敦促上海郵政EMS盡快提貨。
上港集團提出三點建議:
一、希望上海郵政EMS抓緊辦理提箱業務,以免堆存費用進一步增加,上港集團愿意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提箱服務。
二、上港集團所有的港口費用都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備案并公示,所有的費用都是規范的、合法的,并且未產生任何額外費用,希望上海郵政EMS果斷承擔起企業應有的信用責任。
三、截至目前,上海郵政EMS 仍有287個集裝箱滯留在港區,從廣大客戶需求出發,如果上海郵政EMS目前支付港區堆存費有困難,可以由該公司出具保函,上港集團愿意提供先提貨、后付費的特殊服務。
晨報記者 姚克勤
去年10月和11月間,不少市民通過海淘方式購買日本商品,但至今已有兩三個月,包裹依舊沒有消息。事實上,這些包裹早已抵達上海,只是靜靜地躺在港區的集裝箱里無人問津。
對此,負責遞送業務的上海郵政EMS直呼無奈,稱上海海關在這些集裝箱抵滬的日子里暫停辦理清關手續,由此產生了高達800萬元的滯港費用,曾和多方協商解決此事未果。上海海關則大呼冤枉,稱從未暫停過清關,是EMS 不去提貨產生滯港費。
昨天,相關各方決定先擱置爭議,優先進行滯港包裹的投遞工作。EMS稱,市民最快可在下半周收到包裹,爭取在本月底下月初將這些包裹全部送到市民手中。
通過EMS寄件始終收不到
市民王小姐的朋友在日本工作,她經常讓朋友在當地購買一些商品,然后通過EMS寄回國內。去年10月10日,這名日本朋友在當地超市買了價值3000元人民幣的尿不濕,按照正常的流程,應該在一個月左右寄到上海。“但是到了11月初,包裹還是沒有任何消息。朋友又在當地買了價值3000元的尿不濕及母嬰用品,再次通過EMS寄到上海。”
此后,兩個包裹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杳無音信,這讓王小姐坐不住了。“我通過手機APP查詢包裹的位置,顯示為‘神奈川已發貨’,也就是說貨物早已上船駛往中國。”王小姐回憶說,她不停地撥打EMS客服熱線,但客服人員的反饋均是“沒有包裹信息”、“查不到包裹”、“包裹沒到上海”。
更讓王小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的朋友也是通過EMS從日本海淘購買商品,包裹于去年12月20日發出后,1月10日便寄到了朋友家里。“比我的包裹晚寄出,卻已經收到包裹了,這是什么情況?”
港口稱滯留或與欠費有關
“上海到日本的船程根本用不了幾個月時間,這其中肯定出了什么問題。”今年初,王小姐給港口的客服熱線打去電話,對方證實包裹所在的集裝箱早就到了外高橋港區,但是EMS方面始終沒有把集裝箱提走,貨物滯留在港口已經好幾個月了。客服還向王小姐透露,包裹滯留的原因可能和欠費有關,但具體情況客服也說不清楚。
無獨有偶,市民徐先生在去年10月中旬通過日本亞馬遜購物網站直郵中國的“海淘”方式,購買了12包價值1600元人民幣的嬰兒尿布,至今也沒有收到。他多次撥打EMS客服電話,但對方僅給出“包裹處于延遲狀態”的回復,就沒了下文。
“既然集裝箱早已抵達上海,EMS就應該盡快把包裹送到客戶手中。欠費不欠費,和客戶有何關系?”王小姐認為,物流企業和相關行政單位不應該互相扯皮,應以客戶利益為重,盡快恢復包裹的通關和投遞業務。
EMS稱海關原因致滯留
上海郵政EMS證實,截至1月19日,共有287個、計8批日本進口海運水陸路集裝箱郵件滯留上海外高橋港區,這批郵件系2014年10月23日至11月29日間進港。不過,對于有媒體稱這批郵件涉及收件人74757人,EMS稱數量目前尚無法統計。
這件事要從2014年11月上旬說起,上海郵政EMS接合作海運代理報關公司通知,聲稱上海海關對10月23日之后發運至上海口岸的海運集裝箱郵件監管方式擬進行調研和調整,期間暫停辦理相關郵件清關手續,由此造成301個進口海運集裝箱滯留港區。
滯港費用高達800萬元
郵政方面表示,此后上海郵政EMS持續與海關相關部門保持協調溝通,得到的答復為:正在對郵件集裝箱海運監管方式進行調研。期間,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總部派員專程抵滬了解進口海運集裝箱郵件積壓情況,對此項工作做了專題部署,并與上海海關召開專題會議協調此事。去年12月7日,海關牽頭召開專題協調會,并于12月15日允許辦理清關手續,當日上海郵政EMS提取了14個臺灣、新加坡進口的海運集裝箱進行處理投遞。
去年12月17日,上海郵政EMS又赴上港集團相關部門協調進口集裝箱滯港費用事宜,鑒于滯港費用高達800萬元,于12月23日向上港集團發出了《關于申請減免港區費用的函》,同時,日夜加班加點處理其后陸續到達上海口岸的235個進口國際海運集裝箱,因沒有產生滯納費用,已于今年1月16日前全部清關、提箱并處理投遞。
海關手續一個月前已辦好
上海海關表示,于2014年12月15日收到郵政企業對網傳的301箱滯留港區郵件的整箱放行申請,并當即完成整箱放行手續。隨后,郵政企業將其中14箱郵件提離港區,剩余287箱至今未提取。
上海海關稱,一直沿用《海關法》 以及海關總署相關規定對進出境郵件實施監管,并未改變海運郵件監管模式,在去年10月23日至11月29日期間,也沒有暫停清關手續。上海海關高度關注郵件積壓情況,積極配合郵政企業盡快尋求解決方案,并通過加派人手、加班加點等方式支持郵政企業盡快處理積壓郵件。此外,海關自主開發了上海海關進境郵件通關查詢系統,市民可通過微信、微博實時查詢進境郵件包裹通關狀態。
上海海關承諾,郵政企業將郵件送至海關查驗以后,海關將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清關手續。
上海市萬隆眾信律師事務所金瑋律師認為,上海郵政 EMS 將海淘商品從國外運送至國內,本質上是和用戶簽訂了一個運輸合同。雖然國際郵件的運輸周期較長,但如果超過了正常的期限沒有送達,上海郵政EMS 就涉嫌違約,用戶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規定進行索賠。關于賠償金額,可以根據快遞單據上約定的條款進行計算。此外,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對于由于延誤導致郵件內物品直接價值喪失,比如商品過期,則應按照快件丟失或損毀進行賠償。
那么,上海郵政EMS辯稱未及時投遞郵件與海關暫停清關有關,是否能成為其免責的理由呢?金瑋認為,其不能免責,但可以向法院提供證據起訴海關,向海關索賠相關損失。此外,上海郵政EMS還辯稱,其提供價格低廉的郵政普遍服務,未賺取利潤,但這也不能成為其免責的依據。(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