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回應工商總局打假報告:需社會各界努力
1月27日下午消息,今日下午15時,商務部針對日前工商總局發布的網購監測報告,在其官方網站發文稱,將繼續把互聯網領域專項整治推向深入,健全電子商務領域法律法規,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加強政府與企業和行業組織的合作。
今天下午,淘寶官方微博發布內部小二的一篇文章,稱“我們接受神一樣的存在,但我們看不懂的是,屢次抽檢和報告中,不同的標準和神一樣的邏輯——尊敬的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網絡購物發展迅猛,零售額連續三年增長超過40%,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網絡購物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點,為居民和商家帶來諸多便利和實惠,也對帶動就業、促進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隨著我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線下售假制假的情況開始滲透線上。該負責人強調,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指出,電商不是執法機構,但在大數據時代,卻有本身獨有的技術優勢。電子商務平臺上的每一筆交易的軌跡都記錄在案,每一個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跡可循。在基于大數據的技術和挖掘下,更多的制假、販假行為第一次變得可統計、可系統呈現、可追溯。
“無執法權力的卻掌握大量信息的電商平臺應與擁有行政執法權力、卻不掌握信息的執法機構聯手,建立制度化的長效合作機制,這是治理電商市場的必要之舉。”汪向東說。
以下為商務部公告原文:
近日,工商總局通報了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正品合格率為58.7%,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指出,我們高度關注這一情況。近年來,網絡購物發展迅猛,零售額連續三年增長超過40%,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網絡購物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點,為居民和商家帶來諸多便利和實惠,也對帶動就業、促進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看到,當前,社會上制售侵權假冒商品和知假買假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隨著我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網上也存在著銷售假劣商品、侵權盜版等問題,且影響尤為顯現。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該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將打擊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列為重點工作。采取了加強電子商務網站監管和在線監測,強化生產加工源頭治理,進行跨境知識產權保護執法等措施,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了專項整治,查處違法犯罪案件11000余起,關閉屏蔽網站3400余家,查獲進出境侵權商品近9000批次、22萬余件。同時,要求各大網購平臺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多數企業組建了反侵權假冒部門和專業團隊,采取了維權投訴處理、會員實名認證與評級、“神秘買家”抽檢、與知識產權權利人和政府部門合作等措施。
該負責人強調,下一步將繼續把互聯網領域專項整治推向深入,健全電子商務領域法律法規,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加強政府與企業和行業組織的合作,督促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加大防范侵權假冒力度、完善內部管理、提高防控水平和效率,通過宣傳培訓提高消費者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的意識和能力,形成社會多元共治的新格局,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產業健康發展,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滿意的網購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