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原副主席:微信紅包和金融秩序沒大關系
“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沒有夠,只有不足。現在我們在新常態下怎么發展,必須要去認認真真地思考,踏踏實實地去做事。”3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在北京鐵道大廈政協經濟界駐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針對金融改革、民營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等一系列經濟、金融熱點問題作出解析。他表示,金融改革的目標和任務的實現需要有一個過程,關鍵要看市場的承受程度。
“金融改革要有過程,關鍵看市場承受程度”
記者:去年的金融改革達到了預期目的沒有?
蔡鄂生:改革目標和任務要有一個過程,關鍵是要看市場的承受程度。你們的感受還不清楚嗎?現在,我思考的問題不是說改革目標怎么樣,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目標都已經說得比較清楚,藍圖很清楚。我們的節奏特別是整體的協調、系統性怎么能把握好,特別是整個社會的節奏怎么平衡,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穩定增長的改革。
記者: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怎么具體發揮金融對產業的作用?
蔡鄂生:關鍵看實體經濟和整個戰略布局。國家是有部署的,金融到底是第一性、還是第二性,要看好。從中國的實際來看,金融還是要依托實體經濟,而且中國的資產、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你看看它的結構,然后再來看金融,負債里頭的金融結構都是什么?銀行在負債結構的比例,這么多年變化大或小?……看問題,要把這些事情打開,一層一層來看。
記者:在經濟新常態下,金融怎么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支持力度夠嗎?
蔡鄂生: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沒有夠,只有不足。現在我們在新常態下怎么發展,必須要去認認真真思考,踏踏實實去做事。
記者:繼2014年證監會機構改革之后,銀監會也啟動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這也是銀監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首次大規模的架構調整和監管轉型。怎么看待銀監會的構架改革?
蔡鄂生:我現在只能說,這種改革也是按照整個改革的基本想法,銀監會經過討論、經過批準的。關鍵是關于監管的問題,監管的根在哪是主要的,另外要看監管效果如何。
“不良貸款上升正常,不用過于擔心”
記者:現在貨幣環境是不是比較寬松?
蔡鄂生:你兜里有錢嗎?我覺得,看市場寬不寬松、緊不緊也是多視角的。你說現在經濟下行了,說企業有困難了,說融資有困難了,你就說是緊了吧。那你要把整個資產負債表打開了,你一看前幾年的投放,三期疊加,問題又擺在那里。任何事情,這么看是一回事,那么看是另一回事。
記者:金融業呈現不良貸款反彈等趨勢,如何防范不良貸款風險?
蔡鄂生:在經濟下行期間,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是正常現象。當年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銀行業的不良率還曾達到20%以上,最后也都妥善處理了,現在盡管不良貸款有所增加,但銀行的撥備機制已經完善了,不用過于擔心。我們很多建設項目包括房地產開發商,暴利不暴利不說了,從根上來講,到底有多少是它自己的錢?有很多企業在賺錢以后盲目擴張,擴張結構跟整個發展失衡了,再加上銀行這么多年的貸款風險,很多事情實際上不匹配,造成了在投資發展過程中“短錢長用”,一旦經濟發生一些變化,產業結構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就發生變化,銀行也要考慮自身的風險,把債款一收就出問題了。為了保證資金安全,銀行要動腦子,遇到市場出現問題,該退出、該干嘛,那就要發力。
“傳統銀行和互聯網金融誰也替代不了誰”
記者:對近期銀行可能獲發證券牌照以及金融混業發展問題,你怎么看?
蔡鄂生:大而全、小而全到底好不好,你們自己去思考。各類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定位,這些功能是可以結合起來,關鍵是怎么根據社會發展、市場的需求去做。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你什么東西都想干,那是不可能的。混業和綜合經營的主要概念是根據市場風險和監管的角度來看待的,而不是簡單地從市場的角度來看。
記者:怎么看待銀行介入券商的業務呢?
蔡鄂生:銀行自己的事要干好了,它還要介入券商業務嗎?
記者:你覺得銀行自己的活兒干得怎么樣?會不會被互聯網金融沖擊得比較厲害,有很多銀行從業人員自己覺得沒有出路,船大不能掉頭。
蔡鄂生:我從兩方面看,覺得誰也替代不了誰,只是在市場業務發展的方向上,你說互聯網金融取代銀行,不大可能。
記者:怎么看待像今年比較火的微信支付紅包,它是否在擾亂金融秩序?
蔡鄂生:有點像游戲,挺好玩的。
記者:你搶了嗎?
蔡鄂生:我沒搶。
記者:發微信紅包了嗎?
蔡鄂生:人家給我發一個,我就發過去一個。
記者:這會對金融秩序帶來挑戰嗎?
蔡鄂生:我認為,這和金融秩序好像還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因為你現在關鍵要看微信現金池的功能和作用。作為中國傳統的游戲來說,還挺活躍的。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鄭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