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首秀人臉支付 螞蟻金服布局生物識別
在昨日漢諾威CeBIT展的開幕式上,馬云演示了螞蟻金服的Smile to Pay掃臉技術。這是繼支付寶去年底推出指紋支付之后,螞蟻金服在生物識別領域的又一布局。
據介紹,該項支付認證技術由螞蟻金服與Face++ Financial合作研發(fā)。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Face++平臺,是新一代云端視覺服務平臺,提供一整套世界領先的人臉檢測、人臉識別、面部分析的視覺技術服務。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背后的投資機構包括李開復的創(chuàng)新工場以及聯想樂基金等,阿里巴巴也是其投資人之一。
除此之外,在螞蟻金服內部,也有一支專職研究生物識別技術的團隊,名叫“柒車間”,在去年10月的集團分享日上,螞蟻金服的“柒車間”曾系統地向外介紹了其重點研究的六大生物識別技術,包括指紋、掌紋、聲紋、人臉四種生物特征,以及筆跡、鍵盤敲擊兩種行為特征。目前,支付寶的指紋支付已經上線,鍵盤敲擊也已經應用于其安全風控領域,而人臉識別技術是該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螞蟻金服方面表示,自己對于生物識別技術的熱衷,最主要是為互聯網金融業(yè)務作相應的技術儲備。
記者曾在分享日上親身體驗過人臉識別功能,但必須是在前期采集了人臉數據的基礎之上,對于相片的清晰度和角度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當時支付寶相關負責人曾向記者坦言,支付寶并不期待人臉識別可以取代現有以密碼為主的支付手段,而只是作為一種形式的補充。
如今,生物識別技術幾乎吸引了世界科技巨頭的集體駐足,如蘋果推出指紋識別touch ID,三星也已開始試水人臉解鎖等。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的報告數據,2013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達到73.39億美元,其中指紋識別技術使用范圍最廣,產品市場份額約為58%,其次是人臉識別產品(約占18%),并預計至2017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將達108.82億美元。
在馬云大“秀”人臉支付之前,人臉識別在安防等領域已經被廣為應用。例如,A股上市公司歐比特5.25億元收購鉑亞信息,后者主要產品包括人臉庫系統、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臉識別實時布控系統等解決方案,公司在已建的省級人臉數據庫市場占有率約為50%。川大智勝今年2月公告將定增4.5億用于高精度三維全臉照相機與三維人臉識別系統產業(yè)化等項目,公司自2013年初就開始研究相關技術,并看好其在高端安防領域的應用前景。
而在人臉支付的應用中,據螞蟻金服介紹,相比于指紋、虹膜等許多其他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更加容易大規(guī)模推廣。根據相關規(guī)定,有資質的機構在需要進行人臉識別時,可以向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提出申請,將采集的照片與該部門的權威照片庫進行比對。也就是說,用戶在進行人臉識別時,只需要打開手機或電腦的攝像頭,對著自己的正臉進行拍攝即可。
此外,螞蟻金服研究了基于場景的活體監(jiān)測,可以有效地防止人臉照片和人臉視頻來蒙混過關。
除了支付寶外,阿里云也在人臉識別數據分析中發(fā)揮功效。據介紹,當馬云進行面部識別的時候,需要處理大量來自面部的數據信息,包括結構、五官以及肌肉等方面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由阿里云計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