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互聯網專車市場的力量
今年以來,互聯網專車的出現攪動了出租車市場的一池春水,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便利、更多元的選擇。互聯網專車, 即由打車軟件公司與汽車租賃公司、勞務輸出公司、司機簽訂“四方協議”后上路的汽車。這樣的業務模式規避了現行的客運管理規制,實現了曲線“合法”。但隨 著競爭的白熱化,一些打車軟件公司拋開“四方協議”,直接與私家車司機展開合作,或者私家車通過掛靠租賃公司成為專車,這導致監管部門出手管控,也再次引 發社會對專車是否合法、安全運營問題的關注。
事實上,各種專車并沒有在互聯網底層技術方面作出突破,它們只是將技術應用于行業改 造,重新匹配供需資源,但已經顯示出“互聯網+”震撼社會的原動力。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理念,利用互聯網在生產要素 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推動對于傳統產業的改造。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專車確實是通過重新配置資源,彌補了出租車行業現有存在的不足,讓許多人不用再冒著 大雨、頂著烈日打車,然后看著一輛輛已經載客的的士呼嘯而過,專車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道路擁擠的問題。
便利,是專車提供給市 民最大的實惠,但專車的安全性同樣也是最大的弊端。以優步為例,“優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承擔責任”的格式合同,便是專車駕駛員與乘客必須首先面臨的選 擇。而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明確表態,如果發現私家車是在營運過程中發生意外,會被視作“黑車”,不作理賠。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一部脫保的車輛,對于乘 客、司機乃至第三方而言都幾乎是零保障的。零保障的問題對于“黑車”來說普遍存在,但打車平臺的蓬勃發展、大量專車司機的涌入,使這種風險呈幾何倍數地增 加。而平臺運營的黑幕也大量存在,“刷單”成為專車、快車領域內公開的秘密,甚至還形成一個頗有規模的產業鏈,從“買賣乘客號”“接單”到“代刷”都有專 人操作。可以說,伴隨平臺成長的也有虛假繁榮的景象。對于傳統出租車司機而言,專車出現所導致的不公平也是異常明顯的,因為沒有繁重的“份子錢”壓力,專 車司機的收入幾乎都是自己的,如今連平臺營運的20%費用都基本返還于司機,這導致傳統出租車行業與專車行業間的摩擦碰撞一再升級,出租車行業甚至出現了 “逆淘汰”現象,金牌司機轉投專車隊伍。
目前的專車市場利與弊共存,但專車市場現存的弊端,不是其先天性的缺陷使然,相反,更多是 由于管理手段沒有與時俱進、法律規定配套沒有快速跟上導致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事實上,專車的蓬勃發展正是 因為市場存在強烈的需求,借助了“互聯網+”的力量噴薄而出。對于整個出租車行業而言,今后政策監管的方向一定是服務,而不是車輛,更不是司機,所有用車 在合法、公平的規則下競爭。只有正視互聯網專車市場的力量,才能帶來全新的監管理念;也只有以開放的目光來看待出租車改革,才能發展出行新模式,激活市場 應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