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互聯網保險爆炒 多家上市公司疑似高估
憑借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互聯網保險被看作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風口。
據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0025.12億元,同比增長19.9%;總資產達到110267.65億元,較年初增長8.54%。伴隨著保險業快速增長的還有諸多尚未落地的政策優惠,如商業健康個稅優惠、養老險個稅遞延等,保險業前景由此可見一斑。
就在資本市場遇大牛并加速與“互聯網+”進行碰撞之際,互聯網保險相關的概念股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京天利(300399.SZ)、焦點科技(002315.SZ)、騰邦國際(300178.SZ)、三泰控股(002312.SZ)等近10只股票得到了諸多券商的“買入”推薦,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保險仍處在萌芽階段,未來是否發展如預期未可知,此類概念股的估值有過高之嫌。
互聯網保險概念股受追捧
談及主打互聯網保險概念的公司,眾安保險最為典型。
作為內地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成立于2013年年底的眾安保險,頂著“三馬”賣保險的旗號,自始至終都是行業關注的焦點。據公司2014年報顯示,該公司已賺保費7.12億元,實現凈利潤2727.7萬元。近日有消息稱,眾安保險已在香港完成融資路演,融資金額預計為10億美元,對應公司12.5%左右的股權,因此此次估值約為8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500億元。
除眾安保險外,市場對互聯網保險標的概念股的追捧也隨著牛市一路飆漲。
三泰控股本是一家原為銀行電子回單服務及快遞箱服務,2014年末收購煙臺偉岸,而煙臺偉岸擁有一家名為“金保盟”的網站,專注于金融保險類產品互聯網推廣營銷。三泰控股股價由2014年年底的20元左右最高上升到99.83元。
再如焦點科技,其是一家B2B企業,旗下擁有新一代和慧擇兩家互聯網保險銷售子公司,其中慧擇在業內知名度較高,是國內首家集產品對比功能,保險垂直交易與預約購買及為客戶提供保險專業咨詢互動為一體的綜合型第三方保險電子商務平臺,焦點科技目前擁有其32.75%的股份。自牛市以來,公司股價從50元左右最高達到167.11元。
此外,今年以來另一家上市公司的悄然轉型也引發保險行業關注。今年1月份,京天利發出公告,以現金作價8239.14萬元收購上海譽好數據技術有限公司80%股權,股價從55元左右一路飆升,最高時達到314.06元,以公司總計8000萬股計算,總市值達到250多萬元。
在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看來,保險生產全過程分為三個環節,包括前端銷售、中端核保核賠和后端定價,依托互聯網目標在于實現保險“銷售創新,流程優化,核心突破”。現有互聯網保險模式可總結為:3+2+1,即前端銷售環節以廣告銷售、兼業代理銷售和專業中介銷售3種方式參與;中端核保核賠以推動移動展業和移動理賠2種方式參與; 核心定價以提供大數據定價支持和碎片化保單設計場景整合為主要參與方式。
從前端銷售渠道的空間測算看,保險廣告推廣空間20億元,兼業代理空間50億元,專業中介在200億元左右。對中端發展空間而言,互聯網保險重銷售、重效率的特征會極大推動中端核保核賠流程優化,在網絡覆蓋率和傳輸效率大幅提升背景下,移動展業和移動理賠成為趨勢。而后端,大數據定價會影響保險傳統三差盈利模式,呈現定價盈利新生態。“相較于銷售更看好保險互聯網+中后端的發展,重點關注移動理賠發展空間以及大數據和新場景參與下的保險生態。”劉俊表示。
“互聯網保險是一種產業模式,市盈率高說明大家認可這種模式,或者說認為這種模式在未來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對于這種新興事物來說,用市盈率作為評價標準并不合適,就如有些互聯網商務公司或者P2P公司市盈率為負,但估值也能達到百億、千億,雖然互聯網保險目前來看還不成熟,但可以想象未來成熟后所能帶來的改變。”平安證券首席非銀行金融分析師繳文超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市場也有另外一種聲音,中投顧問咨詢顧問崔瑜就對記者表示,這些主打互聯網保險概念上市公司的估值的確有過高之嫌。當前資本市場中互聯網保險概念炒作火熱,雖然互聯網保險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而且近年表現良好,2011年至2014年,國內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已從28家上升到90家,規模保費從32億元增長到87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00%,但是當前相關上市公司估值已經偏離合理區間。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市盈率在100左右相對較為合理。
自2014年1月1日到6月5日,涉及到的互聯網保險概念股中,銀之杰(300085.SZ)動態市盈率最高達2439倍;邦訊技術(300312.SZ)最高達1226倍,三泰控股最高達502倍;京天利最高達484倍;衛寧軟件(300253.SZ)最高達439倍;天茂集團(000627.SZ)最高達274倍;騰邦國際最高達248;榮之聯(002642.SZ)最高達215倍;焦點科技最高達158倍。
保險股或更具投資價值
不少券商在給與這些互聯網保險概念股以“買入”評價的同時,亦不忘提示風險,包括互聯網行業發展未如預期,互聯網行業整體估值水平下降,公司新業務發展進度低于預期等。
崔瑜在對記者分析其中的風險點時就強調:“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這些上市公司的風險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這些上市公司發展互聯網保險一般是通過跨界并購實現的,但是整合效果如何還具有較多不確定性;其二,當前我國互聯網保險尚處于萌芽階段,真正實現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三,當前資本市場熱炒的概念較多,如果互聯網保險相關企業估值過高,主力資金或會轉移目標。”
上述總市值超200億元的京天利近來就被質疑涉嫌虛假信息披露,因其花費8000萬元買來的上海譽好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實際上是其2011年1000多萬元賣掉的天彩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互聯網+”的名義下以翻7倍的代價買回,募集資金或轉移到大股東的私人口袋。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相比針對互聯網保險的長遠規劃,京天利的此次操作更像是一場騙局。5月22日,京天利對該質疑發公告進行澄清,強調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現在主打互聯網+概念的上市公司都把故事講得很好,如果看看京天利旗下天才保險經紀做的業務,遠不如故事好看,其目前主要代理銷售一些航空險和手機相關的保險,業務特色并不突出,業績也非常一般。”上海一家保險銷售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比互聯網保險的高估值,傳統保險股的估值卻一直被認為處于低估值區間。
在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看來,保險股是牛市后期品種,建議持股待漲。孫婷認為,首先,保險是唯一能加杠桿投資股票的標的,牛市中后期權益倉位提升后業績彈性巨大,資產端、負債端雙雙受益,在過去的牛市中保險明顯呈現出牛市中后期品種的特點,目前保險公司權益倉位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保險公司有望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提升業績彈性和股價彈性;其次,市場擔心降息所帶來的再投資風險,而目前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久期基本匹配,甚至部分公司出現資產久期大于負債久期,再投資風險較小,目前股價已過度反應此種擔心。
“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傳統的保險股與這些以互聯網保險為主的上市公司相比其實傳統的保險股更具有投資價值。因為當前具有互聯網保險概念的上市公司都是通過跨業收購的方式發展互聯網保險,其自身在保險領域的經驗基本為零,發展有較大風險。而傳統保險企業當前也正在積極發展互聯網保險,今后將形成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局面,發展空間更大。”崔瑜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