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聯手北汽 變革從民族品牌開始
滴滴快的最近動作頻頻,先是上線快車,又是推出順風車,現在又和傳統車企開始了合作。近日,滴滴快的與北汽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滴 滴快的和北汽將利用各自在大數據處理能力和汽車領域的優勢,在無人駕駛汽車、清潔能源汽車、車聯網等領域展開技術、產品和業態合作。此外,滴滴快的還將為 北汽集團及其下屬公司開通企業版應用,提供全方位的用車服務解決方案。
滴滴快的總裁柳青表示,雙方此次攜手,實現了“互聯網+”與汽車制造企業合作的新突破,除了上述合作方式外,滴滴快的將支持民族品牌的發展,在整車及汽車后市場方面積極拓展合作的可能性。除了打造出行一體化平臺外,滴滴也將著力拓展產業鏈。
對于北汽而言,這不是其第一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研發新能源和無人駕駛汽車,在今年3月,北汽已和樂視達成戰略合作。
“與 滴滴快的的戰略合作,是北汽集團優勢資源實現‘互聯網+’的重要一步,這不僅將推進北汽產品在車聯網、智能化研發的新舉措,更為北汽集團提升資源優勢,開 辟新藍海注入了新動力。”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雙方聯袂,將成為“互聯網+傳統汽車企業”的新典范,更是北汽集團為提升自己在傳統產業方面的資源優 勢插上了互聯網翅膀。
據了解,北汽汽車工程研究院早在2013年就對“智能車”進行了立項研究,并已完成數萬公里的上路實測。北汽透露,2014年北汽新能源總產量達到7200臺,全國市場占有率達18.6%。
對于北汽來說,可以預見的是,在汽車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都將搭載上互聯網企業的想法。未來的北汽互聯網汽車將超越傳統意義上的汽車,擁有極強的IT屬性,比如傳統汽車出廠后是固化的產品,“互聯網汽車”卻能快速迭代,不斷更新。
無 論是國際巨頭,還是中國汽車,都正在與IT企業達成一致,試圖形成合力。一方面,在汽車駕駛的過程中,平時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手機幾乎很難發揮作用;另 一方面,汽車本身的移動性讓它更容易與線下各傳統行業結合,特別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這無疑是對車聯網發展最積極的信號,智能交通實現的基本前提是車內系統 和互聯網環境緊密結合,如若各自為政,這一天將永遠無法實現。
隨著汽車消費群體愈來愈偏年輕化,他們更追求汽車的個性化和科技感,而移動互聯科技恰好滿足此種需求。而且相較新能源汽車,汽車智能化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北汽這一自主品牌可以從互聯網應用模式上與滴滴結盟尋求突破。
從 對信息的處理和運算能力上看,每天面對數以億計的客戶,滴滴快的已經積累了絕對豐富的經驗,并在移動互聯時代搶占了先機。同時,在億萬客戶所生成的龐大數 據,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展開服務方面,滴滴快的也同樣經驗豐富。而且隨著與企業合作的深入推進,滴滴快的專車業務也正在試圖探索在私人用車市場之外的新 出路。
“新能源+互聯網”已經成為北汽新一輪轉型目標中最為明顯的兩條發展線路。不管是專心攻其一點,還是兩條腿走路,不可置疑, 這兩方面的“核心”力量已經不可動搖。只有把握好這兩方面的市場戰略部署,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常態下的汽車發展模式。而北汽的汽車產品正在向電動化、智能化 和輕量化轉變,滴滴快的對消費者需求把握更及時和準確,北汽則有較強的技術支撐體系,必須發揮各自的優勢,享受協同創新的紅利。
作為本世紀最大也是最深刻的變革,互聯網正全方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汽車與移動互聯網的緊密融合也正悄然加速。滴滴快的攜手北汽,不僅是雙贏,也是開創未來最快最明智的做法。